第十一章 克什米尔(1/1)
作者:离栎
    回到中南海,汪恋蝶的气还没有消,拍着桌子道:“什么叫不收学生的学费文学院就不能正常运转了?分明是贪污的借口!建立鲁迅文学院是我批准的,从动工到竣工,都是国家出钱,日后也是国家负责文学院的正常运转,哪怕财政赤字再多也不会放弃!”

    景瑾走进执政长办公室,把一份文件放在桌上,低眉顺眼道:“执政长,文件拟好了,你签字吧。”

    汪恋蝶气呼呼地抓起来看了看,点头道:“不错,就是这样,苏书明的确不像话,不过,我也知道他是中央政府的元老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样吧,他是北方人,就下放外蒙古乌里雅苏台府当个联席总裁(相当于地级市市委书记),景秘书,再拟一份文件。”

    景瑾又出去了,汪恋蝶拿起钢笔,吸了墨水,在文件下角签下自己的名字。景瑾进来了,汪恋蝶接过第二份委任苏书明去乌里雅苏台当联席总裁的文件签名,忽然想到一件事,说:“鲁迅先生好像不只一个妻子吧,除了许广平,还有原配夫人叫什么来着?”

    景瑾不知道,汪恋蝶挠头道:“叫什么,叫什么,对了,朱安,先生的原配夫人叫朱安,等等!”她想起了朱安就是在明年离世的,“景秘书,这位周夫人生活一直清苦,先生的母亲又刚刚去世一年多,不行,你给民政部打个招呼,说明情况。周夫人一直居住在北京,民政部正准备筹措政府出资的慈善基金,我的命令是,周夫人的事第一个要做到落实解决!”

    景瑾用笔记下,汪恋蝶又道:“苏书明的事让我对政府中的风气颇感痛心,不过由于正在打仗,现在我们还不能开展整风运动。景秘书,准备一下,你给我拟定一些城市,我要亲自视察!”

    巴控克什米尔,锡亚琴冰川。

    这里气候寒冷,山峦起伏,印巴双方已经在此血战数次,不论是第一次印巴战争还是到了第三次印巴战争,期间都有另外一个名字:克什米尔战争。克什米尔地区是英国留下的难题,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了这一块战略要地打得难解难分,死伤惨重。中国参战之后,志愿军将士以阿克赛钦为基点,从喀喇昆仑走廊进入锡亚琴冰川,和巴军会合,立刻对印军展开反攻。

    然而,地形是最大的限制,志愿军将士都是曾经参加过二战的精锐老兵,战斗力没得说,但在寒冷的环境下打仗,又是形势复杂的山地,印军熟悉地形,纵然战斗力稍差,此消彼长,也可以缩短差距。这一路三万志愿军的指挥官是左权中将,他仔细研究了华军和印军在锡亚琴冰川的优劣势,发现这里的地形的确是一个大麻烦,志愿军如果还和印军纠缠不清,冰川会是最大的障碍。

    副官彭雪枫少将道:“首长,不能在锡亚琴冰川打,太影响我军的发挥了。”

    左权看着仅比自己小两岁的副手,笑了笑道:“是不能在冰川打,只是,印军不会主动寻找对我军有利的地形,敌人没这么蠢,何况,印军有苏联教官指点。”

    彭雪枫道:“老毛子并不是不可战胜,首长,你应该清楚印军的战斗力如何,一只老虎指挥一群羊,还是懒惰成性的一群羊,能取得胜利吗?”

    左权道:“那就要试试喽。”

    此后,志愿军主动出击,扫荡印军控制区,往往老鹰搏兔,印军拿着先进武器,却没有相应的训练,志愿军官兵又是百战精锐,很轻松地击溃了敌军。在一座无名山头,巴军巡逻队和印军巡逻队发生遭遇战,双方人数相当,但巴军战斗力明显逊于印军,若不是一队志愿军及时赶到,巴军巡逻队指定全军覆没。

    遭遇战每天都在发生,左权感到兵力捉襟见肘,还好这时国内来了消息,五万新征召起来的志愿军已经通过喀喇昆仑走廊进入克什米尔,很快就可以和友军会师。在会师之后,左权认为时机成熟,致电李宗仁,请求这一路志愿军全力反攻,把印军赶出克什米尔。

    李宗仁回电很快,赞同了他的观点,只是对于反攻并没有表现出多大地兴趣,总说还需要等等。至于要等什么,李宗仁没说,左权隐隐明白了其中的深意,也就没敢多问,彭雪枫则觉得李宗仁优柔寡断,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一旦印军做好准备,将进攻变为防守,志愿军反攻就会增加更大地困难。

    左权叹道:“不行,听李总的,他是志愿军总司令和前线总指挥官,他的命令我不能违抗。”

    彭雪枫道;“首长,李总糊涂你也糊涂了?现在印军还没有准备好,我军反攻正是时候,难道要等印军准备好了再打?李总是不是想当愚仁愚义的宋襄公?”

    “混账话!”左权怒了,“我再给你说一遍,李总是志愿军入巴作战的最高指挥官,全权指挥对印战事,他的命令再怎么不对我们也要听!况且李总是百战百胜的天下名将,他有自己的考虑,你猜不透就不要胡乱诋毁李总,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你忘了吗?”

    彭雪枫哑巴了,心里还是不服,但终究没有再开口。直到战事结束之后回国,他才琢磨明白,不反攻克什米尔不是军事因素,在军事上,两路志愿军会师之后足有八万,以八万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铁血老兵举行大反攻,加上主战装备已经到位,战斗力够次的印军绝对抵挡不住,只要不犯战略性错误,中巴联军拿下克什米尔全境是稳妥妥的事情;只不过,这一切不能只考虑军事因素,政治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

    汪恋蝶虽然派出志愿军参战,但她从心底里就没有彻底灭亡印度的想法,占领印度不可能,阿三那么多的人口,以及近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土地,占领了也消化不了。她想的是,帮助巴基斯坦打败印度,但不让印度分裂,甚至会在战后支持印度重建家园,因为,南亚次大陆一旦印度被肢.解,就会变成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独立的小国,这不是汪恋蝶希望看到的。

    南亚这趟浑水既然趟了,就要维持平衡,印度不灭,便是平衡的砝码,汪恋蝶不想看到印度倒下巴基斯坦趁机崛起,甚至她运用了政治家最常用地手段,即留下一块有争议的地区给印巴两国,日后这就是导火索,打来打去,中国将是最大的受益者。汪恋蝶常想:这一招英国佬玩得最溜儿,在原来的历史上,印巴分治,不裁决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致使三次印巴战争的爆发,最后印度肢.解了巴基斯坦,东巴独立为孟加拉国;而英国佬还留下了藏南问题,致使中印爆发冲突,最后升级成战争,“西藏的江南”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汪恋蝶对身为政治家的自己感到厌恶,因为这种手段她一向是不耻的,没想到最后自己还是用了,就为了中国本身的利益。

    而因为李宗仁的命令,志愿军反攻印控克什米尔的计划只好搁置,这给了印军充足的准备时间,在苏联教官的指导下,印军层层布防,哨卡、堑壕、军营及各种防御工事争相亮相,把印控克什米尔变成了铁刺猬。估计志愿军这时候南下,就只有无处下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