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致君尧舜上(1/1)
作者:新新乐府
    人参王灵魂出窍,进入三七体内。三七便一改往日颓靡之情,精神大振,目露精光,快步回到尚书台,拟好了召回前将军丹参之诏书,用印之后,命军情司派人快马加鞭,送往紫金顶前军大营。

    前将军丹参率领禁卫前军已经围了紫金顶近三年,三年来,他不止一次上书人参王要求强行攻打。但人参王一直不同意,说:“紫金顶没有饮水,叛军唯有坐以待毙,等其面临干渴脱水之际,自会下山投降,不必强行攻取,多伤士卒。”

    丹参又向大将军紫参进言,求大将军能改变人参王之战略。岂料一向喜欢采取攻势的大将军紫参也十分同意人参王意见,示意丹参围住紫金顶,防止叛军突围即可,只要叛军不下紫金顶,迟早会被困死在上面。

    这场仗迟迟无法结束,令久经战阵的前将军十分尴尬。

    前日,听闻神农氏赐降打药鞭给人参王,丹参十分高兴,心想,人参王天命所归,那叛军也该识时务投降了吧。就亲笔书写了一封劝降信,信中祥言人参王得到打药鞭之事,命人用强弓硬弩将劝降信射到紫金顶上,希望叛军首领决明子看到信后,能够下山投降。但决明子依然不加理睬。这令丹参郁闷懊恼。

    这一日正在营中与副将芎?下棋解闷,忽听中军小校来报说人参城有诏书送达。慌忙推倒棋盘,亲到辕门外迎接诏书。

    此刻人参城使者已在辕门外等候,见丹参出来。立即将诏书展开朗读:

    察丹参领军平叛,三年无功,劳师费水,不堪职任。今革去丹参前将军之封号,见诏后即回城述职。前方军务暂由副将芎?署理。钦此。

    丹参听读完诏书,心下颇为不平,但又无可奈何。只得把芎?唤过来,将前将军兵符印绶交付与芎?。自己同下诏使者一起回人参城。

    丹参一路走来,越想越是窝火:“叛军迟迟不投降,平叛无法取得成功,自己能承担多少责任呢?围而不打之策略,是人参王与大将军制定的,我只是一执行者而已。胜了便是大王与大将军策略高明,不胜却让我承担责任,何其不公哉?想那左将军大黄,因一事未能完成,便被贬为一亭长,自己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处罚。皆云人参王近年刻薄寡恩,到时再把我降职成什么亭长、营长,我可丢不起那人,定会撂挑子不干,找一个僻静无人处逍遥快活去。”

    丹参与下诏信使各乘一马,不日便返回人参城。入城住进馆驿之后,立即通过尚书台向人参王上书,报称自己已经解职返城。此后,便在馆驿中等待人参王召见述职。

    在馆驿闲住了两日,实在无聊,就想着外出活动一下筋骨,在院中打了几趟五禽戏,却听门口两名驿卒悄悄说话,依稀听见“大将军紫参”,于是停下动作,悄悄走过去,静听他们二人说些什么,只听一名驿卒道:“大将军紫参竟然与叛军有勾连,被人参王发配到边关做一名守关小卒,唉,这还真怨不得别人,真是咎由自取。”

    另一名驿卒道:“堂堂一位大将军,人参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眨眼间便于我等平级了。想想大王,还真是有雷霆手段。”

    先前那名驿卒又道:“还不是大王手中有神农氏赠与的打药鞭。打药鞭威力无比,任由你有天大灵力,在打药鞭面前也会遁于无形。”说着,又将那日勤政殿中一场恶斗绘声绘色添枝加叶描述了一番。

    另一名驿卒道:“你又没在现场,你怎么会知道的那么详细?”

    先前那驿卒道:“我有一要好兄弟在城门校尉那里当差,是他亲口对我说的。哎,你知道吗,大将军府里藏了几千坛美酒,十几万斤水票。”

    “你说,他一人能饮多少酒?竟然私藏那么多。像我等,在馆驿当差都快八百年了,连酒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一名驿卒反驳他道:“呸,少说这种疯话,被人听见,不是让你去打造铠甲,便是去修驰道长亭。到时连水都没得喝,还想什么喝酒?”

    丹参见二人越说越远,便悄悄离开。心中却是波涛起伏难以平静,原来大将军紫参被撤职查办了,看来自己之解职,也并非只是劳而无功那么简单,肯定人参王私下里怀疑自己是大将军一党,惧怕自己因此反叛,故而先削掉我的兵权,调回人参城。这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大将军若与叛军有瓜葛,自己身处平叛前线,岂有不知之理?大将军只是给叛军写了几封劝降信,而且是通过己手射到紫金顶上去的。黄连也确实回过几封,那是送给大将军亲启的密信,自己并未拆开查看,难道信中有勾结证据?人参王仅仅凭借几封往来书信,便断定大将军勾结叛军?不查明实迹吗?似乎也太武断。忽然想到人参王马上就要称帝了,大将军难道对人参王称帝有微词?人参城内波云诡谲,看来还是及早抽身为好。

    丹参立刻给人参王上书一封,说自己未能完成大王交付之平叛任务,深感有罪,愿去边关查看地势,绘制边关图籍,以助国防,戴罪立功,恳请大王能予批准。写完之后,送到尚书台,第二日一早,便收到一个朱批的“准”字,丹参立即打点行装,奔赴边关。

    这边人参城尚书台,几位大臣正在一起商议起草劝进表,商议来,商议去,还是由尚书令三七执笔,大家联合署名。三七思忖良久,又查阅了几篇人世间之劝进表,仿其格式文辞,下笔写道:

    盖闻神农创世,树之以君,所以对越上仙,司牧药灵。明王鉴其若此,知神农氏不可以乏飨,故屈其身以奉之;知药灵不可以无主,故不得已而临之。所以弘振遐风,式固万世。大王聪明神武,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功高德劭,遐迩归心,况大王获赐神鞭,上仙属意,是以臣等敢缘天文人事徵祥之应,昧死上事,以奉尊号,愿陛下无常心以群心为心,忘其身以万物为公,则逆虏逋寇,一讨而灭,无负于天下药灵,无愧于神农之子矣。

    臣闻天命未改,历数有归,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齐有无知之祸,而小白为五伯之长;晋有骊姬之难,而重耳主诸侯之盟。天下靡安,必将有以扶其危;药灵几绝,必将有以继其绪。伏惟大王,玄德通于神明,圣姿合于两仪,应命代之期,绍千载之运。夫符瑞之表,天人有征。今百虫百矿不服,紫金叛军方盛,神农山嚣然无所归怀,陛下抚宁百草,奄有神农山大部,柔服以德,伐叛以刑,抗明威以摄不类,杖大顺以肃宇内。纯化既敷,则率土宅心;义风既畅,则遐方企踵。神农山必将有主,主神农山者,非大王而谁?迩无异言,远无异望,讴歌者无不吟咏徽猷,狱讼者无不思于圣德。打药神鞭,以为休征;冠带之伦,不谋同辞。是以臣等敢考神农之心,因药灵之望,昧死以上尊号。愿陛下以百万药灵为忧,不以克让为事。上以慰神农上仙之怀,下以释普天倾首之望。则所谓生繁华于枯荑,育丰肌于朽骨,神人获安,无不幸甚。

    臣闻尊位有德者居之,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大王明并日月,无幽不烛,深谋远虑,出自胸怀,不胜犬马忧国之情,迟睹人神开泰之路。臣等各忝守方任,职在遐外,不得陪列阙庭,共观盛礼,踊跃之怀,南望罔极。谨上。

    三七执笔录毕,甘草唱读一遍,众人纷纷击掌叫好。

    尚书令三七又道:“可将此表分录数篇,快马送至杜仲寨、红花宫、枸杞堡,以及边关骠骑将军乌头,紫金顶代前将军芎?,后将军黄芪等处,请众位王侯将相签署名字。联名上奏大王,不愁大王再做推辞。”众人纷纷称是。

    三七遂安排军情司派遣快马信使到各处送表。

    三天之后,各处劝进表纷纷署名送回。尚书令三七便按照众人职务,分城邦进行排序,重新录好名姓:

    人参城丞相甘草,骠骑将军乌头,御史大夫紫草,太学祭酒党参,后将军玄参,右将军黄芪,左将军沙参,代前将军芎?,尚书令三七,廷尉防己,城门校尉太子参,水部尚书当归及其余相府、尚书台各部曹长官等八十一人;

    枸杞堡主枸杞,丞相大枣,太尉马钱子,御史大夫豆蔻等三十五人;

    杜仲寨主杜仲,丞相肉桂,太尉黄柏,御史大夫钩藤等二十三人;

    红花宫主红花,丞相金银花,太尉紫参,御史大夫桑叶等二十八人;

    百草国各城邦共一百六十七人,联名上表劝进。

    尚书令三七拿着众人联署的劝进表兴冲冲步入暖阁,人参王正坐在椅中枯想冥思,见三七进来,立即起身,二人四目一对,三七又如灵魂出窍般,一道魅影从身上闪出,随即进入人参王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