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似曾归来(2/2)
作者:清婷何在

    “我不是让你推掉今日所有的访客吗?怎么还有人来?”公主显然有些怒了。

    “公主,是骠骑大将军与文四公子,怎么劝也劝不走,坐在雁回宫前,说一直等到公主愿意见为止,”凡颜难为情地顿了一顿,“可是,当朝大将军坐在宫门前着实不好看,我就大胆打扰公主雅兴了。”

    杨敬轩起身行礼,示意沈四海也起身:“公主有贵客,我们改日来访就是。”说完,二人转身离去,公主快步上前刚想唤声“沈先生”,就见沈四海停步回首,眸中的无限柔情让她甚为安心。

    雁回宫门,杨敬轩与文家父子见礼,沈四海颔首的瞬间,眉头微皱、双眼满是惊疑之色向大将军看去,只见大将军目光凶狠地看着自己,不动声色间,两人收回凌厉眼神,若无其事地擦肩而过。

    几日后,册封大典如期举行,新皇登基,等待这一天的人并不在少数,盛阳公主只是其中普通而又特殊的一员,身为皇室成员,再尊贵也不过是皇帝的一纸恩宠,而如今,她终于苦尽甘来,成为了本朝唯一的长公主。

    大殿之上,意气风发的皇帝满意地看着自己的妹妹,三年汤沐邑的生活,将她身上的娇气贵矜消磨殆尽,眼前的盛阳长公主已是过尽千帆的淡定从容:“皇妹,今日,朕不仅册封你,还要予你一件礼物。”

    长公主嫣然一笑,声音清朗道:“不知陛下有何赏赐。”

    皇帝微微倾身:“朕要为你与杨敬轩赐婚,”那些年,纵然宁王与盛阳公主交往有限,可是她的少女心早已被人看破,他也多少猜到其中深意,只是在他的城府深沉中,还有对他人的保护,更何况唯一的妹妹。

    当年之事,人们大约知道几分,此言一出,大殿便热闹起来,无非是赞叹皇帝宽厚仁慈、长公主福泽深厚。

    而长公主亭亭玉立,目光沉静如斯,轻抿下唇。她发觉,有些事情,曾经无比期待之时,触不可及,如今了无牵念甚至心如死灰的时候,唾手可得。人生无常,大抵如此。

    “臣妹感激陛下费心劳神,”长公主礼数周全,“不过,敬轩哥哥已经心有所属,臣妹不愿横刀夺人之爱,请陛下收回成命。”

    大殿霎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看向盛阳长公主,只见她神态安宁如阳春三月的天空。

    皇帝轻声叹气,并无半点怒容,认真问道:“朕的话可是圣旨,你不妨三思。”

    长公主语调平静却有着难以抵挡的坚定:“臣妹已深思熟虑,请陛下成全。”言毕,两颊飞上点点红晕。

    “既然如此,朕不勉强你,”皇帝明察秋毫,见她波澜不惊的神情也猜得到三分,“若今后你看上哪家公子,便与朕说,朕定当为皇妹登门说媒。”

    “多谢陛下,”长公主盈盈一拜,长长地吁了口气,于她而言,如此甚好,成全了杨敬轩与夏楚楚,又为自己与沈四海赢得一线生机。

    “陛下,”浑厚的声音传来,众人看去,是叱诧疆场的骠骑大将军,“臣斗胆进言,臣四子文中驹精通文墨又武艺高强,愿在这驸马的人选上争上一争。”

    长公主一愣,她清楚此次婚姻大事定然一波三折,怎么也没想到会杀出骠骑大将军这样一个程咬金,纵然母妃曾中意大将军府,那也不过是当时笼络朝臣的需要,事过境迁,不知大将军这是何意。此时,她只能静待皇帝的反应。

    皇帝饶有趣味地望望大将军,又望望盛阳长公主:“朕确是听说文四公子才华横溢,是难得的文武全才,”其实,皇帝怎不知文四公子的文武兼通毕竟也显粗浅,但在一班贵胄子弟之中也是鹤立鸡群,“皇妹的意思如何?”

    长公主低头不语,找不到合情合理的借口,贸然拒绝便是无缘无故得罪大将军,她虽然并不十分清楚朝堂之上的事情,却也晓得大将军不是能随便拒绝的。

    盛阳长公主正自犹豫,皇帝看出端倪,和颜悦色道:“文卿毛遂自荐,着实令人欣慰,只是长公主尚未出阁,怕是害羞得很,是朕思虑不周让长公主为难。此事再议罢,文卿,多带文四公子进宫走走才是。”

    大将军行礼退下,不着痕迹地向长公主投去一个甚是不满的眼神,她的犹豫被皇帝圆了场,在别人眼里是女儿家的害羞,于观察敏锐的大将军而言,看到的是不情不愿。他也不曾想到,第一步就出了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