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 云天明的故事(1)(2/2)
作者:麦德安
    帝夏否认道:“我们不是三体人,我们是原本宇宙的光音文明,这里是我们制造的小宇宙,可惜维持不了多久了,最多两万年这片小宇宙就要奔溃了,事实上,我们另外一个小宇宙已经奔溃,进入你们的宇宙,会被你们的宇宙同化降维。”

    云天明道:“我有些难以理解你的意思。”

    帝夏道:“对于你们来说,我们是四维宇宙的生命,而你们是三维宇宙的生命。”

    云天明惊讶道:“四维宇宙?宏观宇宙只有三维啊!难道另外存在一个高维的宇宙,大千世界?”

    帝夏解释道:“并没有另外一个高维宇宙,而是宇宙本身是四维,准确的说,原本是十维的,只是宇宙不断降维,降到了三维。”

    云天明问道:“宇宙为什么会降维?”

    帝夏道回答道:“因为宇宙在扩张,而其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如果把宇宙比喻成计算机,物质等于是宇宙的硬件,而时间、空间、数学、维度等,都是建立在硬件之上的软件。当硬件发生问题,软件自然也会出现改变,宇宙在扩张中物质发生了变化,所以产生了降维的现象。不过这种宇宙的自我降维是很缓慢的,根据我们的计算,到这个时间点,宇宙应该还能维持在六维。很可惜的是,一些文明利用宇宙降维的特性,发明出一种极其廉价的规律武器———降维打击。这就好比火上浇油,大大增加了宇宙降维的速度,此刻的宇宙甚至开始向二维跌落,若干年后,三维宇宙也会消失。”

    云天明听得有些懵逼,不过他好歹受过高等教育,帝夏又说的通俗易懂,云天明仔细一想,就明白了宇宙面临的可怕降维现象。

    “这简直太可怕了。”云天明又质疑道,“可是那些发出降维打击的文明难道不知道,这么干等于同归于尽?把对手送入深渊的同时,自己也会坠入深渊,这么干是没有好结果的。”

    帝夏道:“发出降维打击的文明都是自私自利的文明,不信任任何文明,他们会先掌握把自己改造成低维生命的技术,然后打击那些没有将自己改造成低维生命技术的文明,一击必中。以你们地球人语言举例,就是拥有将自己改成平面的二维生物的能力,然后把所有三维生命在二维化中杀死,自己进入二维宇宙,独占鳌头。”

    云天明皱着眉头,他感受到来自黑暗宇宙的深深恶意。

    “可是为什么大家不能和平相处呢?”云天明难以理解,“按说宇宙的物质虽然有一个定数,但足够大家使用了才对,没有必要一定要清理掉别的文明。”

    帝夏道:“以你们地球人的资源消耗而言,的确如此,但宇宙中的生物是不同的,我们光音文明还好说,有些文明非常古怪,他们的个体一口就能吃掉一个地球的资源,这还仅仅是饱餐一顿而已,对于这些资源消耗犹如天文数字的文明而言,自己的奶酪哪里允许别人触碰?所以,就算物质不灭,就算质能转换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物质也是不够用的。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宇宙中能够利用暗物质的文明寥寥无几,偏偏暗物质占宇宙总物质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资源不够用怎么办,请别人去死,不想死怎么办?先打死别人。猜疑链一旦成立,大家都会歇斯底里。那些通过光速逃逸的文明在看到自己的母星被降维打击毁灭后,更会疯狂发动降维打击,进行无差别的报复行动。整个宇宙,除了站在顶端不断降维下来的神级文明之间能够和平共处,大家见面都是红了眼睛,不打个你死我活是不可能的。”

    云天明忽然像发现了什么,道:“你们读取了我的记忆?”

    帝夏坦然承认道:“是的,我们发现你的时候,你的状态不是很好,所以我们读取了你的记忆,确定你不是那种混乱邪恶的生物,才将你还原。”

    云天明想了想,觉得自己个人隐私虽然被侵犯了,其实也并不重要,对方毕竟给予了自己最需要的身体。

    “谢谢你们。”云天明说着,又问,“你们为什么没有降维?小宇宙又是什么?”

    帝夏反问道:“如果是你,你想变成一个纸片人吗?从此在二维中,脱离三维世界?”

    云天明细思极恐,摇头道:“我个人是不愿意如此。”

    帝夏道:“其实,我们也是神级文明,一直从八维世界降维到四维,屹立不倒,但我们厌倦了这种游戏,因为我们的生命太过漫长了,几乎永生,看到自己不断降维,就好像一直在失去重要的财富,太让人心痛了。你们地球有句古诗叫‘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们现在就是经历沧海,不愿再去淤泥中了。有很多神级文明和我们一样,宁愿制造四维小宇宙苟延残喘,也不愿降维了。我们这批文明,组成了‘修理工’组织,因为我们不相信宇宙能够重启,我们认为‘归零者’是在玩火,宇宙不是玩具,一旦死亡,我们都会完蛋。”

    云天明道:“可以详细解释一下吗?”

    帝夏道:“好的,我先给你解释一下什么叫‘归零者’吧!这帮人是一批三维宇宙的神级文明组成的大组织,他们也无法忍受宇宙继续降维,所以想出了一个疯狂的主意:把宇宙降维到零维,然后回归奇点,重新触发宇宙大爆炸,重启宇宙,让宇宙回到十维的田园时代。不过对于这种荒谬的计划,我们‘修理工’不敢苟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