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盛世京华 第七十九章 府兵瓦解(2/2)
作者:琢玉郎

    裴宽欠身答道:“禀陛下,这是臣这些年收集到的确切资料,陛下若是不信的话,可召兵部尚书询问一番,尚书李右丞也曾巡狩中原,对此想必也有些了解,老臣若是有半句虚言,任陛下处罚便是。”

    李隆基低下头,又看了一眼手中的奏疏,片刻后便吩咐道:“传朕旨意,召李林甫、陈丶希烈、李玹三人入宫觐见。”

    内侍应了一声,匆匆退下,李隆基吩咐给裴宽看座,又让人端了两杯人参饮过来,两人谈论着一些近日的小事情,等待着李林甫几人的到来。

    李玹得到皇帝的诏令,心中有些惊讶,难道是官员名单的事情?

    但是吏部已经开始按照名单来任命官员了,应该不是这件事才对。

    左思右想而不知答案,李玹便直接骑马来到的宫城外。不管是什么事,到了宫里便自然知晓了。

    在延英殿前的道上,李玹碰见了李林甫和陈丶希烈,心中有些诧异,便快步走上去询问二人,得知他们也是被皇帝召见而来的,李玹不禁心生好奇。

    李隆基与裴宽正说着闲话,李玹、李林甫和陈丶希烈三人已经并肩走进殿中,齐声道:“微臣参见陛下。”

    李隆基摆了摆手,直接将话引入正题,李玹这才知道,原来是裴宽向他禀报了中原和江淮折冲府军制败坏的事情。

    李隆基先询问了左相兼兵部尚书陈丶希烈兵部的资料是否有记载,又问了李玹两句关于河南道折冲府的情况,二人一一解答。

    陈丶希烈身为兵部尚书,对府兵制的衰败早已是心知肚明,这不是一朝一夕才发生的事情。早在高宗和武则天的时候府兵制便已经因为均田制的渐渐被破坏而开始逐渐瓦解,到了如今许多地方的折冲府早已经剩下了一个空壳子,空有编制却没有人。

    关中地区由于位处京畿还算勉强可以,但是洛阳以东的中原之地和江淮、江南各州的折冲府早已经是名存实亡,只是朝廷一直未加重视而已。

    听完陈丶希烈的讲述,李隆基又询问了李玹几句关于河南道府兵的情况,得出的答案和裴宽、陈丶希烈禀奏的一模一样。

    问清了情况,李隆基的眉头皱了起来,一言不发。

    李玹肃立在那儿,心里却像是放下了一件事情,轻松了许多。

    自去年看完杨光程为他准备的关于府兵制衰败的资料之后,这件事情便一直在他的心中,令他如鲠在喉。一直都在寻找一个适当的机会向皇帝禀报,想不到裴宽竟然先一步写了奏折递给了皇帝。

    府兵制的衰败,导致中原腹心之地如今已是无兵可守,这对大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但如何解决,李玹暂时还想不到适当的法子。

    李隆基皱着眉头沉默半晌,方才缓缓开口说道:“关于中原府兵之衰,不知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几人对视了一眼,这时李林甫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府兵制的衰败早已在高宗大帝时期便已经注定,如今既然已经不可逆转,微臣以为不如承认现实,从今年起便停止向各折冲府发放鱼书等物,从此以后便以早已盛行的募兵制替代府兵制便可。”

    李隆基思索片刻,微微点了点头,说道:“相国所说不错,那便按相国所说的办吧。”

    四人齐声应道:“陛下圣明。”

    李隆基点了点头,这时李玹却忽然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府兵制的败坏虽然早已是注定的结果,但权贵之间强行购买民众土地,实行兼并之事才是其真正的罪魁祸首……”

    李隆基眉头一皱,打断了他的话:“此事与府兵之衰并无关联,玉郎无须再提。”

    李玹一窒,这时李林甫和裴宽都看着他,目光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李玹皱了皱眉毛,便没有再说下去。

    见李玹选择了沉默,李隆基点了点头,说道:“若无他事,几位爱卿就都退下吧,兵部那边,就按李相国说的方法办。”

    陈丶希烈点头应命,四人一齐欠身说道:“臣等告退。”

    四人缓缓向外走去,李隆基看着李玹的背影,皱着眉头轻轻叹了一口气。

    殿外,李林甫望了一眼天上的太阳,小声地说道:“玉郎切记,以后切不可在陛下面前提及土地兼并之事。”

    李玹皱着眉头,半晌,方才叹息着点头应是。

    李林甫见他答应,便点了点头,与陈丶希烈一起对裴宽和李玹告辞一声,便先行离开。

    裴宽眯着眼睛,看着两人的背影走远,这才看着李玹,说道:“李林甫虽然心术不正,但这却是对你的忠告,还请玉郎切记。”

    李玹低着头,沉默了许久,方才叹息一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