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盛世京华 第八十八章 谋划(2/2)
作者:琢玉郎

    正沉思着,帐门忽然被人掀开,一个长着一撮山羊胡子的人走了进来,阁罗凤一见是他,脸上便露出了笑容。

    这人叫凤良将,是南诏王族后裔,现任十二位大军将之一,是阁罗凤手下的重臣。当初他还是个王子的时候,便是靠着凤良将和其兄凤良相的支持方才击败于诚节以及其他反对自己的老牌贵族,得以登上王位。

    成为南诏王之后,阁罗凤也投桃报李,升任凤良相为清平官中最高等级的内算官,凤良将则是从法曹长升为大军将。

    这兄弟二人颇有才干,对阁罗凤又是全力支持,可以说是他的左膀右臂。此次出征,凤良相被留在太和城监国,而凤良将便随着他来到了边境。

    凤良将走进大帐,面色微微有些忧虑,他向阁罗凤施了一礼,用南诏土话说道:“大王,这样僵持下去恐怕不是办法,京城那边有蝮正清和相怀投两人,您又率大军出征,腹地空虚,恐怕他们会就此行动啊!”

    阁罗凤点了点头,说道:“我也的确有此担心,但是与他们相比,这北方的战事才是最重要的啊,若是唐廷真的发重兵来攻,恐怕我就只能投靠吐蕃了。”

    凤良将一阵沉默,投靠吐蕃,他们南诏便会成为奴隶一般的存在,政权将会变得名存实亡,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绝对不会愿意投靠吐蕃的。

    半晌,凤良将咬了咬牙,对阁罗凤说道:“不如这样,大王您带三万军队回太和城,压制那些不怀好意之徒,我便率领剩下的五万军队继续在此抵挡唐军。”

    阁罗凤摇了摇头,说道:“不可,我必须留在这里,等剑南节度使到了之后也能据理力争,若是我不在的话,恐怕就只能任那李苾颠倒黑白了。”

    凤良将沉默半晌,终于还是叹息一声,点了点头,向阁罗凤躬身施了一礼,然后便大步走了出去。阁罗凤看着帐外,面无表情,过了许久,方才咬着牙,一拳锤在桌子上,恨恨地说道:“想我堂堂南诏,夹在两个大国中间,只能仰人鼻息的活着,以至于一个小小的边将都敢如此欺辱,终有一天,元要让南诏成为与大唐平起平坐的存在!”

    阁罗凤在边境苦苦坚持的时候,表面上一片平静的太和城此刻已经是暗涛汹涌。

    昔日便是支持于诚节的清平官蝮正清和相怀投近日频频接触,似是在策划什么阴谋。嗅觉灵敏的内算官凤良相也在暗中调动。

    而被“软禁在馆舍内”的大唐使臣李玹却正安坐在城中一处十分安全的地方,对南诏两大势力的争斗冷眼旁观,只待最好的时机一到,便立即发动手中的力量。

    一辆马车在数十名士兵的护送下快速地行驶在通往都城的官道上,周遭的士兵们皆是神色严肃,谨慎异常。

    马车的窗帘被掀开,一张胡子拉碴,看起来十分憔悴的脸庞出现在窗口,一双眼睛却是散发着异样的神光,透露着浓烈的恨意。

    太和城外东北数里处,一处杳无人迹的山谷中,却是驻扎着十几个营帐。

    穿着一身明光铠的长孙全绪正看着西南方向,眉头紧锁。

    他也听说了姚州都督进攻南诏的事情,但却至今没有收到有关于李玹和章仇兼琼的消息,心中十分的焦急。但李玹曾吩咐过他,除非有人拿着信物过来,不然的话无论如何不可以出这片山谷。

    远方传来了马蹄声,长孙全绪一惊,连忙转身望去,旋即他的脸上便露出了一丝笑容。

    一匹青骢马上,正跨坐着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人,虽是穿着当地人的服装,但是长孙全绪可以看得出来,此人正是李玹的心腹,高耀。

    高耀骑着骏马,快速地奔跑过来,到了长孙全绪面前翻身下马,将手中的一样物事高高举起,在阳光底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紫色丝带编织,下面是一个铜制鎏金的令符,两排共六条活灵活现的鱼形雕刻呈现其上,中间有一道竖着的凸起,上面写着一排小字。

    这是大唐官员的身份代表,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才可以佩戴的紫金鱼符。

    长孙全绪见到鱼符,连忙迎了上去。高耀伸手入怀,取出一张折叠好的白纸,递给了长孙全绪。

    一行小字映入了他的眼帘:高耀率人截杀于诚节,将军可与羽林卫将士随相里常扮作南诏士兵接应,充作他的护卫军队入城,届时自会有人接应。

    长孙全绪看完,缓缓点了点头,将手中的纸缓缓握成一团,向高耀一抱拳。

    高耀郑重地抱拳还礼,然后便翻身上马,缓缓地离开了山谷。

    下一章会迟点,应该会在傍晚写出来,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