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风雨之秋 第七十八章 说服(2/2)
作者:琢玉郎
    他说的很隐晦,但李玹却听懂了他的意思,于是他点了点头,对李林甫拱手道:“那晚辈便不打扰相国了,这便告退。”

    李林甫点了点头:“玉郎慢走。”

    出了平康坊,李玹独自骑在马上,脑海中不断地思考着方才两人交谈之时,李林甫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以及他每一句话中所蕴含着的意思。

    道路两旁已经是花灯招展,百姓们皆是带着满脸的笑意,四处采购,准备着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时间过得可真快!天宝七载他初回长安,还是个俊采风流、潇洒雍容的翩翩公子。如今一转眼,天宝九载的年轮竟然已经悄悄滑过,距离天宝十载只剩下不到十天的时间。

    三年,短短的三年过去,他已经不再是那个与一干权贵子弟相对而坐,互相谈论着风雅音乐的那个少年公子了。如今他的肩膀上担负着的,是一副看不见、但却无比沉重的担子。

    心念及此,李玹忽然自嘲地笑了笑。其实这所谓的重担,又何尝不是他自找的?他本可以做一个普普通通的逍遥王爷,但却偏偏要四处去操劳着这所谓国事。而他当做神圣使命的生民国计,在有些人的眼里,也不过只是他们拿来玩弄权术的游戏而已。

    李玹回过头,朝着东北方向望了望。虽然他无法隔着重重坊市看到大明宫的模样,但却依旧是仿佛看到了住在宫里的那个老人,那个已经做了将近四十年天子的人。

    他的前半生英明神武,当机立断地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了想要效仿武则天的韦皇后,即位之后又果断下手,毫不手软地除掉了阻挡自己前路的姑姑太平公主。那个时候的他,想必要更像太宗皇帝一些。

    他也的确铸就了一个比太宗时代更加辉煌的盛世。虽然在疆域上仍未能超越太宗与高宗在位之时,但是比起太宗时代,如今的大唐所面对的敌人要更加难缠。而且这些年来,无论是吐蕃、回纥、契丹亦或是遥远西方的大食都在唐军手下吃了无数败仗,其中许多战争的艰难程度比起以往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他的统治下,大唐达到了真正的鼎盛时期。长安成为了整个天下的中心,无论日本、新罗、南诏还是渤海,这些国家的都城都是以长安为蓝本而修建,他们的宫殿也都毫无例外地参照了太极宫与大明宫的格局。

    “只是,这天可汗的时代,还能再持续多久呢?”

    李玹望着街头忙忙碌碌、来回奔波的百姓们,他忽然想到了杜甫写过的一句诗,怎么说的来着?哦,对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权贵生活的腐化以及各阶层矛盾的急剧恶化,使得如今的大唐已经陷入了种种未可知的困境之中。

    李玹忽然想到了自己,不由得自嘲地笑了笑。

    他还不是和那些他所鄙视的权贵一样,吃的是精致的美食,喝的是上好的琼浆。象牙箸、夜光杯、玳瑁珍珠金翡翠……家中的一切用度无不透露着奢华的味道。自己便是如此,他又哪来的理由去鄙夷他人呢?

    尽管这种种腐化的迹象已经是一个国家发展到极盛时必然会出现的景象,但是谁能站出来说,这一切与当今天子毫无关系呢?

    纳了自家儿媳也就罢了,这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姚思艺所担任的进食使,一盘珍馐便足以抵得上数十户中产人家的财产;摘自万里之外的岭南的荔枝,送到长安之时竟然还能带着露珠!这得消耗多少人力物力?

    李玹的心头忽然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想法。

    自古在位时间太长的君王,无论他们是多么雄才大略、多么英明神武的王者,到执政的末期,都总是会做出一些堪称荒谬的事情。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将整个华夏从戎狄的威胁下拯救了出来,但是到了他晚年,却宠幸竖刁、易牙等佞臣,结果被活活饿死在了寝宫里,死后诸子争乱,竟然八十余天方才将他下葬!

    秦始皇横扫六合、纵横八荒,开创了华夏历史的崭新时代,但他晚年却变得无比乖戾,甚至将与自己政见不和的继承人扶苏贬斥到边境,结果给了赵高可趁之机,导致空前绝后的大秦帝国二世而亡。

    汉武帝刘彻,北攘匈奴、南并瓯越,与秦始皇并列为华夏两大最杰出的帝王,他的晚年更加荒唐,竟然轻信小人之言,逼死了自己的太子与皇后,险些弄得帝国后继无人。

    想到了这些英明神武丝毫不逊色于当今天子的君王们身上发生的惨剧,李玹不知为何,忽然有些隐隐的预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预感。

    在城中信马游缰,直到日头西沉,黄昏来临,李玹才慢慢悠悠地摇到了曲池坊,回到了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