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水车与爱民(1/2)
作者:非渔之鱼
    羽扇纶巾,长须自留。

    当刘禅站在诸葛亮面前的时候,如果说赵云给他的感觉是一柄无锋重刃,那么他的老师孔明,则像是一柄君子剑,有着浩然大气的名士风范,也有着君子的心思细腻,精明敏锐。

    是不是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多智而近妖,他不知道,但只是一眼,便产生了一种被看穿的凉飕飕之感。

    书童在前方开道,刘禅落在诸葛亮的身后半个身位,一起进入了书房。

    等二人相对而坐,刘禅知道,正戏来了。

    经过昨晚在书房近乎通宵的考虑,他对于现在即将开始的这一场,被他称作战役的谈话,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作战计划。

    那就是,转移视线,先发制人!

    诸葛亮还未开口,刘禅便站起身来,鞠了一躬。

    “老师,学生这些天并未在家,而是于成都城周边游历,意欲体察民情,为家父分忧。”

    说这话时,他一直保持着躬身姿势,头并不抬起,却是怕在诸葛亮面前露了怯。

    俗话说,七分真三分假最易骗人,刘禅此时存的心思,便是如此。

    体察民情,在意义上更胜过坐于家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此话一出,话题自然便被转移到了此事之上。

    短暂的沉默之后,诸葛亮那清亮的声音便传了过来:“游历对于增长见识,将书中理念融会贯通确有补益。”

    这话的意思就是,这个行动是值得赞扬的,但这不够,必须得拿出一些干货来证明。

    “干货?正合我意!”

    不过刘禅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再也不会犯初来乍到这个世界时,潜意识自大这一毛病,自己除了科学技术方面能够领先这个时代,其他的,只属于此时的标准人类范畴,顶多就是理念先进一点,套路懂得多一点。

    你看,就算是强如关羽,不也是“大意”失了荆州吗?

    “三月,正值春耕,学生观城外农人耕作,需去远处取水回来灌溉,常常一天下来也只能顾及一小部分,不仅拉长了耕种时期,也使得农人周天劳苦,损坏本源……”

    刘备以仁义立足,故而刘禅此言着重的谈及了如此行事,对从事农务的百姓身体心灵上的损害,而农耕时代,农夫的数量何其之大,自古以来揭竿而起的都是底层的农民,所以,稳住了他们,便是稳住了江山。

    此时他已经重新坐下,直视着身前。

    孔明听闻点了点头,刘禅的这一番说辞,在他看来必定是仔细研究过后才能得知的,而且他提出的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刘禅都能妥善答出,并无敷衍凝噎。

    他想了想,却是站起身,对着刘禅说道:“跟我来。”

    后者有些诧异,但还是照做。不要质疑他一个少主为何对诸葛亮如此尊敬,师者,父也,在这个尊重礼孝悌义的时代,老师的身份,实际上是极高的。更何况,其还是军师将军,虽然这次平定汉中,刘备并没有带上他,但是却是将整个都交于其手,其权力不可谓不大。

    这一点,也是刘禅昨晚才知道的,他这便宜老爹这次带上的,是帮助他夺得益州的法正,这个人他虽然不甚了解,但是依稀听说过,此人军事才华极盛,在这一道上,诸葛亮都比之不胜,故而才会留守后方。

第二十一章 水车与爱民(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