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心斋悟清静、功行如常在...(1/2)
作者:偶作书
    谢仁回到客房,先将小册子中关于“身心调摄入空明”的内容默记一遍,而后按其中所载锁门关窗、拉上窗帘,隔断外缘之扰。将空调调至适温后,在榻上以薄枕为垫,盘腿而坐。

    小册子上所载的调摄法门,要由顶至足放松每一块肌肉、调整全身二百零六块骨头,同时调整呼吸、摒弃杂念。谢仁尚无内视之能,这些调摄功夫是否做到位,只能凭感觉。这些天研读小册子,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将种种调摄概括为:以身体放松、舒适为准。目前,也只能以此为标准。

    上午在灵堂中,那是谢仁的机缘到了,一时福至心灵误打误撞入了境,至少让他有了实实在在的体验与积累。不过这点经验与主动入境比起来,还是差了好几层楼的。

    难关在于身心调摄难以兼顾。判断是否入境,要看灵台是否空明。所谓“空”,即是无心念浮动、无思绪勾牵,需做到无思无念。

    从婴儿能感知到外界,人们就在不断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虽有声、色、味、触之别,但都会在大脑中刻下印记;随着成长,人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无论这些人和事在其心中是轻是重,一样会在大脑中留下印记。印记有深有浅,深的难以忘却、浅的记忆模糊,但并不是不存于脑海之中。

    人们经常会忘记某些人、某些事,但在一定的场合或环境,又会记起。比如一个数十年未见的小学同学,在某次同学聚会上乍一碰到,可能会一时想不起对方是谁,但如果经人提醒,关于他(她)的过往、你们曾经有过的交际又会一下浮现在脑中。

    入境修行中虽然情况不大一样,但还是这个原理。当灵台无思无念,各种思绪失去了束缚,就会在脑海中翻涌不休,深刻的、不深刻的经历都会纷至沓来,这时就要做到“明”:紧守灵台,使心念不受这些思绪勾牵。直白一点,就是心中再重要的执念,都要“放下”,其目的是让心念达到极致的纯粹与专注。

    道家的“清静”,佛宗的“菩提心”,景教的“虔诚”都是围绕达到这一目的,要求信徒首先应做到的。只不过这些在世人的理解、运用中曲解了,成了某些人达到目的的理论工具。

    当心念极致纯粹与专注,思绪就不会随脑海中的念头而动,心念只作壁上观,灵台就如夜空明月下的湖面,思绪若水下的万千水族,或潜游水中、或跃于水面之上,哪怕有的思绪若游龙般直上云霄欲揽明月,心念也要如夜空般宁静悠远亘古长存,这就是“明”。证入这个境界的过程,是心念不断洗练、纯粹的过程,只有这样才具备了心念显化的基础,才能一步步求证“内视”、“御物”等修行次第,才为种种神通手段,打下第一块基石。

    可见,修行入境的第一步,“放下”是关键,如若放不下,就证不入“空明”,心念得不到洗练、成长,后面的路再长,路上的风景再瑰丽,也都是空想。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调摄身体作甚?调摄身体也很重要!无论是行走坐卧,都难免会有血脉郁积,身体的调摄就是为了减轻这些血脉的郁积,使体内血脉气息循环往复,不受影响或者少受影响,这对于下一地步的修行——气机自然发动、洗练肉身来说,非常重要。修行,是一个身心不断洗练的过程。

    谢仁就在这一关卡住了,他放不下——要调摄身体,就需要动念!不动念如何指挥肌肉筋骨呢?不可能每次都依靠灵光一现吧?笨人自有笨办法,而且谢仁从小就比较执着,并且善于思考。

    谢仁在床榻上折腾了半个钟头不得法门而入,再次研读了关于“身心调摄入空明”的注解,对照上午的感觉,顿时就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入不了境。说到底,还是调摄的功夫未足,自己对身体的调摄,还未形成条件反射式的无意识行为。

    练吧!军校里的伍长有几句话说得很好:“说百遍不如练一练”,“书上学得终觉浅、手上练来是真功”。

    谢仁心想:“我把这调摄功夫,练得像走齐步、踢正步一样,迈腿就是七十五厘米,不就结了?”嘿嘿……谢仁就那么执着,就那么笨,笨得还挺可爱,笨得也找对了路。

    于是,他把心念的调摄先放一边,专心致志的练起了“定位感”。

    ……

    又是三天时间过去,谢老爷子也“住”进了蔡阳公墓,王司平老两口回了川西、女儿女婿一家则回了苏州。

    无论行走坐卧,谢仁都按照小册子中记载的身体调摄之法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甚至一些较为偏僻的肌肉都练得有些酸痛。一周的事假到期,谢仁将要归队,临行前一家人吃了顿团圆饭,算是为他和小叔一家饯行。

    ……

    滇南某戍边营,一阵悠扬的号音划破夜晚的宁静,紧接着就是各个百人队熄灯的哨音,以及值班员此起彼伏的“熄灯……!”,再重归寂静。

    滇南的冬夜,永远都是那么明媚、清澈。天穹如洗、繁星点点,偶有流星划过,天空就更加生动了。夜风有点凉但不冷,空气很清新但不湿,军营里绿树成荫,一排排整齐的林木,静静怀抱着喧嚣了一天的营房和劳累了一天的官兵。

    在各个岗亭、哨所,年轻的士兵紧握钢枪,用警惕的双眼守护着军营、守护着边境、守护着国土。稚嫩而坚毅的脸庞,是他们铮铮誓言的缩影;一动不动的身姿,是他们践行誓言的烙印,头顶的帽徽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熠熠生辉。

    谢仁躺在单兵床上,继续做着身体调摄的功课。经过这几天坚持不懈的练习,调摄功夫已有融入他行走坐卧的趋势,躯干、四肢在动、静之间都能依法门而行,自己也感觉精力似乎比修行前充沛一些,反应也灵敏一些。不过在手指、脚趾等一些细微之处,仍需要有意识的调摄。谢仁也不着急,就这样按部就班、一板一眼、一丝不苟的练着,虽然每晚都会练着练着睡熟了去。

    两周时间过去,还有三天就是春节。

    基层百人队对这个传统佳节是很重视的。每个门上都贴春联、每幢营房都挂大条幅,包括垃圾房、猪圈和厕所……官兵们围绕献身国防、练兵打仗、舍小家为大家等题材自己动手创作春联、写春联。这样的氛围,与社会上不是写招财就是书进宝,形成鲜明对比,也积极、阳光得多。

    这是新军一直以来的传统,建军数十年来,一茬茬官兵在军营里挥洒青春、鲜血与汗水,多少个春节不能全家团圆?多少个家庭在日思夜想?多少个日夜又在遥遥守望?每天都有知道名字的、不知道名字的战友,在青春之年就永远沉眠于这片土地上,他们仅仅是为了践行那军旗下的誓言。
第四章:心斋悟清静、功行如常在...(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