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皖南游击(2/2)
作者:潘畅

    邦义在占了便宜之后,下令全军转移,这时候,邦义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栖身之所。

    在这个地方,高山林密,处在山上,可以居高临下,观察山下的动静,背后是一座大山,山的后面是一处绝壁,可以说,没有后顾之忧。在山的前面有一条2000米左右的小路,只容3个人并肩过,路的左边是高山,路的右边是一条大河,河水大约深10米。

    可以说,邦义找的这个地方,易守难攻!

    不一会儿,日军赶来,联队长拿着望远镜看了看地形,连连摇头,他也知道这个地方不容易进攻,一旦进攻,部队不好展开,而对面的中国部队凭借着优势火力,对这条小路上的日军,逐一击破。

    日军联队长观察到了守军的存在,他不敢进攻,只得先打几炮,试试中国军队的反应。

    一轮迫击炮炮击后,中国军队无一伤亡,一营将部队散在山上的各个地方,凭借着工事,固守。二营作为机动部队,随时待命!

    联队长看了看路左边的高山,差不多有300多米高,但是登上山顶,便可与中国军队分庭抗礼,至少不会被动挨打。

    联队长决定冒险一试,到了晚上,下令一个中队,登上这座山。

    得到命令的中队长,抬头看了看这座山,吓晕了,这山既高,又陡,还险,要登上去的话,自己的部队肯定有人因体力不支被摔死,但中队长也无办法,只好大声用日语说:“是!”

    联队长又想从旁边的河做文章,令:凡是会游泳的,全部下水,将枪放在竹筏上,悄悄行动,等上了岸,拿起枪战斗。

    联队长的双管齐下,确实高明,而更高明的是,联队长在正面一直用炮击,引开守军的注意力。

    刚开始,邦义一直在想,日军不停地进行炮击,而不冲锋,是为了什么?

    于是,出指挥部看了又看,由于夜色阻碍了视线,也看不出什么!

    邦义问石磊:“你说日军炮击了这么长时间不出击,是为什么?”

    石磊摇摇头说:“不知道!”

    过了一会儿,王战派人来报告:“报告团座,小河边发现大量日军,正朝着山上攻击。”

    邦义赶快对小河边看了看,大惊道:“声东击西,我知道日军的意图了。”

    邦义赶快下令:“一营全体阵地不变,令沈峰将部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赶往河边,一部分监视对面的山峰。”

    果不其然,日军的登山中队虽然有些伤亡,但登上山顶的也有100余人。

    沈峰令副营长带队赶往山上,消灭这伙日军。

    副营长连忙带队赶到,趁着日军刚登上山顶筋疲力竭的机会,猛然出击,以人数、火力、体力的优势,牺牲40余人的代价,全歼日军。

    沈峰到达阵地后,见有些日军虽然游上岸,但大部分日军还泡在水里,命令全体官兵拿出手雷,将手雷在手中延迟2秒后再扔出去,手雷纷纷在空中爆炸,在岸上的日军见自己的战友被攻击,纷纷拿起枪朝中国军队射击。

    沈峰又命令迫击炮手,对准河岸的日军进行炮击,几轮炮击结束后,岸上的日军全部战死,沈峰见岸上的日军全部歼灭,下令全员冲锋,二营在岸上,等待着水里前来送死的日军。

    在河里的日军见中国军队正在岸上埋伏着,马上掉头,游回了日军指挥部。

    日军联队长原先判定,这股中国军队为一个团左右,他听见两边的枪声,作出判断,中国军队的主力已经在两边疲于奔命,而在阵地中间的守军,必定不会超过一个连。

    于是,联队长下令:全军在榴弹炮的掩护下,发动冲锋。

    不过,这个联队长玩了个小心眼,他想试探一下中国守军正面的火力,以印证自己的想法。

    大冢宏令一个中队,首先在榴弹炮的掩护下,发动试探性冲锋。

    中队长得令后,迅速带着部队冲了上来。

    王战这时也很聪明,他居高临下,拿着望远镜,差不多能看清日军的攻击部队人数,王战判断了日军意图后,下令左、中、右各三个班,也就是部队的一个排,开枪阻击。

    邦义部队的一个排,那可是别的部队一个连的人数配置,加上武器装备的精良,新一团一个排的战斗力,不亚于别的部队半个营。

    联队长听到山上的枪声,大喜,和自己心里想的一模一样,遂下令,调来大量榴弹炮,朝山上开炮,为进攻部队掩护,全线进攻。

    王战看日军全线进攻,高兴坏了,不过,他还算沉得住气,他想等到日军冲锋到一半时在反击,这样,日军会因为进攻路线太长,来不及撤退,会伤亡更大。

    王战不断观察着日军,看到日军进入指定位置时,大喝一声:“全营给老子狠狠地打!”

    一时间,冲在前面的日军纷纷倒下,联队长听到枪声,大惊失色,连忙下令撤退,可是军令传到前线是需要时间的,就在这传军令的时间中,日军伤亡太大,不得不边打边撤。

    这一晚,新一团伤亡不到100人,打死打伤日军300余人,使一一四联队从此再也不敢主动进攻,被迫在山下扎营,企图围困山上的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