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小舅舅(5)(1/1)
作者:关山万里.CS
    三姐说的我们家的油指的是“东山桐油”。

    这颗蓝色的星球只有俩地方产桐子,一是日本,另一个就是咱种花家。脚盆鸡的油是地沟油,上不得台面,色泽浑浊质量差。最好的桐油在中国,中国最好的桐油在重庆,重庆最好的油当是秀山油与东山油。

    重庆有两大国管树种,一是黄角树,许多地方以黄桷树命名的,比如老川美所在地黄桷坪,凤城的黄桷湾。“黄桷兰,黄桷丫,黄桷树下就是我的家”这童谣作为重庆人肯定不陌生,我不得不佩服创作这歌谣的作者,简单几个词就勾勒出一幅山水田园的景色。

    在重庆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走不出多远就会看到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根极其粗壮,有的需要十来人合抱才能围住。据说其树根可以延绵十余里再冒出地面,发芽生根成长为参天大树。还有传说千百年的黄桷树会成精,笔者小时所见的一棵黄桷树树上就被钉上了大铁钉,还是传说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妖精害人。

    之所以为国管物资,一则是古树难得,二则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另外一个树种就是桐子树,其果实有多种用途,在医药上具有抗癌、抗病毒、杀菌、杀虫等功效,而工业压榨出来的桐子油不仅仅绿色环保更是种优良的带干性植物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性,用途广泛。它是制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建筑、机械、兵器、车船、渔具、电器的防水、防腐、防锈涂料,并可制作油布、油纸、肥皂等。

    在我小时,清楚记得桐油的价格是8元一斤,上世纪6、70年代啊这个价格不可谓不惊人,真的不愧“油黄金”这个外号。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桐油借款”。

    1938年底至1939年初,中国与美国达成抗战期间的第一笔贷款协议,即桐油借款。桐油贷款协议规定,美国进出口银行将向中方公司贷款2500万美元,年息4.5厘,期限5年,中方公司在此期限内向美方公司出售22万吨桐油。这笔贷款主要的用途是购买汽车及改善滇缅路运输。这时候就加强滇缅公路的修理与扩大,显然是国民政府筹划败退到四川之后,滇缅公路将成为生命线,这个眼光是很独到的。

    夏天的那个下午,小舅舅说,“桐油借款”东山油局出了5万吨,近四分之一。小舅舅还说这5万吨吨桐油是卢作孚的民生船队拉出川的。东山油局分文未收,民生船队更是免费运输。

    5万吨?我当场脑子锈逗,算不出市场价格是多少了。

    等我算出这笔账的时候,不由感慨校长太败家了。我无法用民国的价格去衡量这22万吨的价值,但用7、80年代的物价计算,东山油局这五万吨市值是8亿人民币。70年代,涪陵白涛镇816核基地修建用去了7亿人民币,按照当时的价值等于后来修建三峡大坝的所有费用。也就是说东山油局捐献了三峡大坝顺带还建了个发电厂。难怪校长要被赶到孤岛孤老终生,连骨头渣渣都搬不回故土,塑个雕像都要被人刷油漆。

    在感慨校长的结局之余我发现小舅舅破了唐家的另一条家规----不说过去,不问将来。

    曾经无数次地问妈妈?东山油局到底在哪里。

    那年,我带着大公子回去,看着唐家大院桐子花花开满天。我不甘心地问妈妈,这里过往的一切到底是什么?

    妈妈一如既往地给了我一个白眼。

    为了这个过去,我遭受了唐家两代人40多年的白眼,五娘的,舅舅的,姨妈的。平辈没有白眼,他们的眼神跟我一样,好奇。

    与其说对东山油局的好奇不如说是想知道五哥是什么样的人。

    在招飞政审的时候,查到五哥的时候,卡了一下,我差点儿进不了飞行学院。

    在我离开重庆前,五娘对我说,无论五哥给这个家带来多少灾难,可他有血性有责任。

    在我第一次休假的时候,在五哥坟前大醉。

    严禁喝酒也是唐家的禁条家规,此款包含唐家所有的后人,不分内外。

    我想详细知道这一切,然而,眼前的小舅舅根本无从也无法述说。

    问我姐。小舅舅说。

    小舅舅的姐也就是我妈妈,可她会告诉我么?做她儿子几十年了,她一直守口如瓶,会么?我很疑惑。

    我说的!小舅舅说,这句话非常的清晰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