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全城通缉(1)(1/1)
作者:关山万里.CS
    万里长江有七大支流,在这支流与长江交汇的河口都有大城市,雅砻江口是攀枝花,岷江口是宜宾,嘉陵江口是重庆,乌江口是涪陵,湘江口是岳阳,汉江口是武汉,赣江口是九江。而真正就在河口上的是宜宾、重庆、涪陵、武汉,另外几个离河口稍微有一点距离,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都在水边上。这其中重庆和武汉是超大型城市,其他的五个也基本上是比较大的城市。成因就是由于在交通条件上的优势,吸引人、货在这里流动中转,尤其是号称九省通衢的武汉和蜀中门户的重庆。这其中只有攀枝花是个例外,虽然在河口,但由于金沙江段欠缺通航能力,因此一直就是个小镇子,直到建国后发现了铁矿,才受到重视,成昆铁路还特意往西边绕了一下,为了运输方便。

    桐花河延绵几百里最后拐了三道弯流进了长江,交汇处也就有了凤城,凤城虽然名气不如上述城市,但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人杰地灵,风调雨顺,物产丰富。一江、二湖、三河、十三溪独特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桐花河拐了那三道弯有个让人想入非非的名字----桃花溪。

    一挂近300米的陡壁将凤城分为两半。上半城叫凤顶街,下半城叫三道拐。凤顶街是凤城的政治文化中心,三道拐是凤城的经济中心,三道拐沿江而筑,分别修建了两个码头,大码头为人流码头,小码头为物流码头,充分利用了长江的黄金水道,90年代三峡大坝和渝万高速的开通才结束了三道拐的辉煌。

    据说当年刘伯承曾想率部攻打凤城,却因为那300米的陡壁易守难攻而改为攻打丰都,却在丰都丢了一只眼睛。

    安得胜这个草包守着天然屏蔽却见人就投降也成为川军历史的一个笑柄。

    那屏障有个霸气的名字叫虎豹岩。重庆城有虎头岩,凤城有虎豹岩,虎豹岩的名气比虎头岩大。

    自古以来……呃!真的是自古以来,凤城一直是重庆的GDP大头,现在依然是。

    五哥的家就在凤顶街的凤霞路,看热闹是下半城的三道拐城门,想来小五看的这个热闹还是路途遥远且辛苦。

    更辛苦的是陆续。

    进城以后他才知道漆司令的“3+1”指示是多么的难办。

    难办的是第二条和还有临时加的第三条。

    第二条安抚百姓。三道拐和凤顶街之间一条差不多3公里的陡坡公路连接,,另外还有一条路就是那陡壁上的石梯。3公里的陡坡公路不好走,那300米的石梯更难爬。部队进城只有漆镇武是坐滑竿来的,其他人都是开的“11号”,甩火腿,本着漆司令爱民如子的原则,苦的只能是下面这些丘八哥。陆续将任务一交代,丘八们只好甩开火腿走的走公路,爬的爬石梯,挨家挨户安抚树立漆司令的光辉形象。

    据凤城县县志记载,民国25(1936年)年凤城人口15万,县城人口5余万,是重庆当时少有的人口大县,要知道抗战前夕,重庆市城镇人口才28.1万,仅仅相当于石桥铺的南方花园的人口。

    写到这里我必须得说一个题外话,面对这组数据的时候,我有种恐惧,对未来担忧的恐惧。抗战8年(准确的说应该是14年)就如新华日报刊登的那社论说的那样,“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的,直到抗战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三百零二万五千多人;四川为完成特种工程,服工役的人民总数在三百万人以上.”我有种想详查抗战前后的四川人口的冲动。这300多万人占四川总人口的比例的情况。当今中国14亿人200万军队却出现了兵荒,招兵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一旦战争来临,谁去守护如画江山?

    陆续对于漆司令包下杯莫亭要跟小五喝两杯这事犯了难。

    包场子不难,难的是怎么找到那孩子,那孩子是谁家的?姓甚名谁?根本没有丝毫的头绪,唯一的线索就是城墙上匆匆一面,却是相隔甚远。

    办完前三项相干事宜之后,陆续站在书桌前愁眉不展,脑袋有十个巴斗大。

    用重庆话说,陆续焦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