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三个条件(2/2)
作者:颟夫

    “光顾得说公事了,这次绿云还让崔佐时给先生捎回了一封信差点忘记了。”说着,韦皋从袖子里掏出绿云的信交给了李泌,然后告辞离开。

    李泌拆开信,内容很简单:“经查证,罗令则家所在村落二十年前被吐蕃人侵占并屠村,无一幸免。”

    …….

    韦皋把奏折和李泌写给颜真卿的信交给崔佐时,特意嘱咐道:“事关重大,万万不可出一点意外情况。此次进京,我已经和节度府从事张绰说好了,你和张绰先往南行,假意去嘉州再次勘察佛像工程,然后半路你们再分开,你悄悄北返去京城。”

    “大人此举…..?”崔佐时不解的问。

    “成都城内不知道有多少吐蕃的眼线,派你去松州很难保证消息没有泄露,你刚从松州回来就去京城,恐怕会引起别人的猜疑,这么做也是预防万一。”

    “大人放心,下官以性命担保,绝对不会出现任何纰漏。”

    …….

    第二天一早,崔佐时和张绰刚出节度府,迎面就碰上了节度副使刘辟。

    “二位如此行色匆匆,去哪里呀?”

    “启禀大人,韦大人命我们去嘉州凌云山勘察开凿佛像的任务,而且要我们仔细勘验所需工匠人数、工期以及所需的各项费用。”崔佐时回答道:“其实小人认为就是多此一举,本来大人您已经勘查过了,可是韦大人觉得造价过高,所以命我俩再去勘察一次。况且我刚替韦大人从松州巡边回来,连一天假都不准歇,这是要把我累死呀。”

    刘辟听了暗想:“看来这韦大人对这个佛像是很上心呀。”但是他嘴上却说道:“你们懂什么?朝廷没有这笔费用,大人要自己筹措资金,当然要仔细核算了,赶紧启程吧,到了那里要多用心。”

    刘辟说完就继续往里走,心中暗想:看来等不了吐蕃人的钱帛了,好在自己前些年追随张延赏也捞了不少钱,这次就当替韦皋做贡献,给自己买个官吧。

    ……..

    “大人,继续开凿大佛的费用可有着落了?”

    “哎!别提了,本官算来算去,自己的当官多年的积蓄不过二十几万贯而已,远远不够呀。”韦皋叹息着说道。

    “下官回家和夫人说了大人的善举,她也是信佛之人,被大人的善举所感动,极力劝我也要出一份力,下官粗算了一下,连祖上留下的,再加上下官这些年为官积攒的,大概能助大人二十万贯。”

    韦皋一听刘辟要主动出资,马上就猜到刘辟是觊觎节度使的位置,回想自己刚到西川接手上任之时就有人举报刘辟贪污受贿,看来这个刘辟这些年跟着张延赏确实也没少贪墨,正好借修凿佛像之事让他吐出一部分赃款。可是韦皋嘴上却说道:“这可使不得,你攒下这些家资也不容易,本官怎么能让你破费呢?”

    “大人您这就不对了,做善事怎么能算破费呢?这是积德行善啊!出这些钱说为我大唐祈福,下官有些惭愧,但说是为了川中百姓略尽绵薄之力,下官即便倾家荡产也感觉面上荣光,这毕竟是善举嘛!”

    “难得刘大人如此开明,那本官就替蜀川百姓谢谢了。等大佛完工,我一定向陛下表明刘大人的功劳。”

    “那下官就先行谢过大人提拔了。”刘辟施了一礼,又说道:“下官还要替薛姑娘求个情,毕竟边城条件艰苦,惩戒一下还是把她接回来吧。最近南来北往经过成都的各级官员,私下都惦记着薛姑娘呢!”

    韦皋点点头说:“最近她又给我作了十首诗,称之为《十离诗》,我看诗中确有悔意,再冷落她一阵吧,省的她回来就‘好了伤疤忘了痛’!”

    “哦?薛姑娘不愧是才女,连认错道歉都用写诗来表达吗?”

    韦皋脸上露出得意之色说道:“不信你看看。”说完,从桌上拿起几张红色的薛涛笺递给刘辟。

    刘辟接过来念到:

    《珠离掌》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

    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鹦鹉离笼》

    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

    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