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出名(1/1)
作者:海边小于
    县试是在县里举行的考试,以一县之力为考生们准备考场,重庆算是条件比较好了,今年的考生较往年更多达到了5000人之多,其条件也就可想而知,由于考生增多只能临时搭设很简陋的小棚子遮雨,只不过有种一吹就倒的感觉。

    相对于一些比较穷的县来说,即使搭建这样一个小棚子也是无比困难的,有的干脆在泥地上临时用四根木头有个木板搭建起来,更有甚者直接在一片杂草从中搭建棚子时不时的考生还得和小动物小蛇什么的亲密接触下。

    但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边远州县,连最起码的桌椅都没有,需要考生自备。可参加考试的还有很多来自乡村的考生,这时候也没有高效的运输系统而他们的家境又不是很好,不少人只能扛着凳子背着板子到考场来,路途遥远还要大负荷的体力劳动,很多考生还没到目的地就已经病倒了,而顺利到达的考生也是精疲力尽了,很难再考出好成绩。

    叶希夷三人跟着人群进了县学里,现在他前后左右都是考生,叶希夷惊奇的发现在考生里竟然有一个胡子花白的老人,也跟着大家提着小篮子进入考场,这也是科举考试的一大奇景,据传闻最大科举考生记录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

    待考生们聚集在一起后,由官兵带领排列整齐的面对考场里高台。等待着县令的到来。

    不到片刻县令便出现在高台上,县令此时身着青色官服庄重威仪的站在台上等待考生,待考生到齐后,县令清了清嗓子便开始宣读考场纪律,接着歌功颂德一番便开始进场q

    县试的自由度比较大,由县令决定是考五场还是四场,而本县县令选择四场,第一场叫正场、第二场称初复、第三场为再复,第四场称面复,每场一个白天,隔一天一场。

    不过考生只要将正场考中了,便不必参加‘初复’和‘再复’,只需等待五曰后的第四场面试即可。那些正场考不中的,就只好老老实实再参加初复,若是再不中,还能考‘再复’,要是还不中就只有等下次县试了。

    叶希夷运气不错在第300名左右进入了考场,进入考场看到这次县试的考棚后叶希夷暗自庆幸这次运气好,因为人多临时增加的考棚不但简陋不说,还紧挨着厕所,幸亏自己进来早,要是晚点就只能在临时考棚里到时候不被熏个半死。小蔡锷在自己后面一点进来,而叶飞就没有那么好运,只能守厕所去了。

    打开试题,仔细阅读,发现只是很普通的八股试题,心里顿时释然,因为县试的有很大自由度,一般由县令出题从而造成出题难题度不同,特别是到了晚清时期,因为清政府财政困难政治腐败,导致买官现象严重,各地县令的素质就更是直线下降,往往县令的学识可能还不及考生。叶希夷也是运气不错遇到一个一般的县令。

    酝酿了下情绪破题,然后是顺理成章的一篇文章,县试因考官能力差异有时不需要写出一篇华丽的文章,只要字迹工整,文章扣题即可,一个时辰后,叶希夷带着自己的考题交卷了,县令仔细看过后当即宣布通过,四天后参加面复即可。而小蔡锷的试卷则得到了县令的夸赞,成为此次县试最大的黑马。叶飞则无奈没有通过,在接下来的复考依然没通过,只能来年再考。

    四天后的面复,小蔡锷依然毫无悬念的被点为案首,叶希夷则排名15,此次县试共计考取300多名考生。叶希夷和小蔡锷接下来将继续参加四月份的府试,为期五天的县试结束后,叶希夷和小蔡锷、叶飞相约一起去工业区转一转,这一个多月来为了应付县试,叶希夷几乎都没去过工业区。

    远远看去工业区已经初具规模,工厂巨大的青色烟囱不断的冒出黑烟,还好当初选工业区地址的时候,选择了一个人烟稀少偏僻的地方。虽然有些不环保,在这个时代看来这种黑烟还是代表着经济高速发展。

    道路左边是已经开业快半年的织布局,将近十栋宽大的建筑物,依次排开,里面传来了织布机特有的咔嗒咔嗒的声音。右边则是正在施工中的制糖厂,巨大的厂房已经修好,省下些小的附属建筑还在施工。

    来到织布局,远远的看见郑观应已经站在门口迎接叶希夷一行人

    “郑先生,还要麻烦你来迎接我们真是。。。。。。。。。。。。。。。。。”

    “要是没有叶少爷,我可能还在老家待着,可能一辈子背着骂名永远无法翻身,还是叶少爷给了我一次证明的机会”

    “郑先生,工厂现在情况怎么样,带我们参观下”

    “好的,大家看首先看到的是扎花车间,旁边的建筑是为了即将到来的设备预留的,接下来看到的是纺纱车间,再次是织布车间,最后面是我们的仓库和办公室,我们设备现在已调试运转良好,这两个月都是开足马力生产的,初步测算这两个月咱们厂产布净利润是4万两,等到下半年咱们增购的设备到来,估计这个数字会翻倍,到时候我们厂的织布机数量会达到700台,那时候我们会超越李大人的上海机器织布局。"

    郑观应自豪说道,每月利润2万两下半年会达到5万两左右,不得不说这个时代中国工业匮乏,导致了竞争也不会大,开办这种工厂的利润还真大,基本上1年半左右就可以收回建厂成本。

    “太好了,辛苦郑先生了,那咱们销量怎么样?”

    “销量很不错,机器已经最大负荷了,还是供不应求,这种情况应该在下半年好转一些,最近不但蜀东地区,就连川西和云南都有客商来买布,不过他们的补只能推后了”

    “嗯郑先生,咱们还是得小心防火,布匹制作过程极容易着火,咱们还是得小心防火。”

    叶希夷可不希望像李鸿章一样辛苦建厂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