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心魔(2/2)
作者:寒光落雪意

    此时李秋生感觉自己的状态前所未有的好,炼制完飞剑,业火红莲入口,平白得了不少好处,在体内似乎有一种奇异的气体被自己吸纳过来,储存在气海之中。

    内视自己的黑红交织的能量,却发现一道白色煞气的气体在丹田周边游走,所有的能量经过那白色煞气的熔炼,精纯了不少,带有一种怪异的气息。

    显然业火红莲在助力自己筑基。

    下一刻,李秋生只感觉天地一变,乾坤颠倒,似乎来到了一个满是尘沙的世界,在世界里,有五条白色的真龙在虚空中与业火红莲追逐嬉戏,翻滚纵横,所过之处沙尘都漫天飞扬,仿佛在彼此验证着什么,相互当养料吸收。

    “人之根本为精、气、神,精之根本为血肉,气之根本为五行,神之根本为灵魂,锻炼血肉,修炼五行,凝炼灵魂,达到人之极致。人之极致可吞天噬月”书生的声音带着奇妙韵味响彻在世界里,李秋生盘膝坐下,运转心法,尽心聆听。

    响彻在耳边的声音继续响起:“天下万物皆有灵性,通过修炼,物质生命,肉体,可以得到延续,精神,生命,魂魄,也可以得到升华,最终成仙得道。历代名家在仙道的追求中,非常积极的探索修仙的途径,总结了丰富的修炼学说和修炼方法,诸天大能的信仰就是“我命在我不在天”,所以,道教一直说“得道成仙”,在成仙之前,还要有得道二字。“道”就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和法则,那么修道之人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和法,变可以达到精神,魂魄,肉体,生命的永存,大道三千,成仙的道路无数条,以武入道便是此中一条,修道者向往自由逍遥,意念通达”。

    良久之后,李秋生醒过来,对这个世界的修行有着更深的理解,缓缓睁开眼睛,纯净的眸子中闪过一抹向往之色:“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脑海中的字体便教会我心法,身法,神通”。

    “只可惜这能力太过逆天,不能没有被发现,万事小心为妙,”。

    李秋生暗暗思索道。

    “你醒了”。陌生又熟悉的声音回荡在耳边。

    “你是谁?”李秋生闻言,思索片刻,便知道这是自己的声音。

    “什么叫信仰?”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声音继续问道。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李秋生眉头紧锁,毫不思索的脱口而出。

    “你是来自二十一世纪,想必熟知你的世界吧,吾问问你,熟知什么领域?”。声音继续发问。

    李秋生脑海浮现前世记忆,以及异世的身体主人记忆,头很痛,疼得就像要裂开了一样,咬紧牙关开口道:“我前世就是一个没有父母的孤儿,现实太多无力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太多,奈何生财无道,只有拿着微薄的薪水过日子,前途的灰暗让我看不到任何光明,平淡的日子让我沉迷网游,向往游戏里面的人和剧情,私心是想拥有他们一样的力量,我不喜欢平淡的生活,我内心渴望杀戮,我想回到群雄争霸的时代,任何东西各凭手段,谁是上等人,谁是下等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随着埋藏在心底的话涌出,四周沙尘漫天飞舞。

    沙尘眨眼间凝聚出一个“李秋生”:“放肆,怎敢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等混账之话,我辈读书人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纵然一时贫穷,待我饱读圣贤书,将来金榜题名,送真金白银又送豪宅丫鬟的人比比皆是,拜入朝廷,赢得天子赏识,为我李家平冤昭雪,光耀门楣,恢复我李家荣耀”。显然这是另外一个“李秋生”说的话。

    此时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李秋生扭曲着小脸破口大骂:“窝囊废,废物书生,不要脸的东西,让灵儿挖野菜养活,自己天天在家读书,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废物,如何忍心让一个十岁的女孩做这种苦力之事,还金榜题名,还送真金白银,还送丫鬟,还光耀门楣,还得到皇帝老儿赏识?你父母如何死的?灵儿可以养活你多少年?比人送你丫鬟,你把灵儿放在何处?哦,妻子?如果这辈子不能金榜题名,你平淡无奇的活下去,你拿什么娶灵儿?哪天灵儿遇到危险,你是不是给人家说,你是未来朝廷重臣?野兽听得懂吗?你这个童生都没有的废物!”

    “你,你,你,说的都没有发生,万一我金榜题名,自然会让灵儿过上好日子”。异世的“李秋生”开口说道。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李秋生一听,便知道这是执念,只有死前的记忆,自己占用身体后的记忆都没有,虽然身体主人神魂消散,自己占用人家身体,总要帮人家完成心愿才可,当即说道:“万一?你看看你自己都没有信心,真是可笑之极,哼,放心,我既然占了你的身体,自会帮你达成心愿,灵儿我会照顾好的,不会让她受一丝委屈,你姓李,我也姓李,算是一家人,名字也是一样,我会光复李家门楣,会比你家祖辈都风光百倍,现在外面情况很危险,赶紧做决定,灵儿他们还在家中等候我回去”。

    几十息之后,“李秋生”深深打量盯着二十一世纪的李秋生眼睛道:“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李秋生面无表情说道,

    “飞散,散落,归没,化空”。苍老的声音回荡,只见沙尘凝聚的“李秋生”缓缓没入二十一世纪的李秋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