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一刹白头(1/2)
作者:五十三参
    翌日。天』籁『小说ww』w.』2

    南韩一家依仗着王庸独家消息而最近崛起的小报社,忽然报道了一件让所有南韩民众大惊失色的新闻。

    报道中记者统计了当今南韩仅存的近百部典籍,皆因晦涩难懂而无人解读。但是现在,这些典籍种的6o%已经被一个人解读了出来!

    王庸!

    新闻最后用了一句危言耸听的话结尾——千年高丽文化史将在今朝毁于一旦,高丽文化最后的收殓者甚至都不是南韩人,而是一个外国人。这不得不说是整个南韩的悲哀。

    这条新闻一经传播,迅引了大量民众的共鸣。尤其是那些“去汉化”之前就出生的南韩老人。

    他们对现在南韩年轻人几近遗忘本国历史的行为十分失望,而现在王庸的所作所为更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这种失望。

    他们出绝望的哀鸣,仿佛看到了大厦将倾。

    相反一些中年人跟年轻人,却兀自抱着盲目的自信。他们认为南韩历史应该从建立国家开始,也就是真正的南韩历史不过百年,至于以前的历史虽然丢掉了很可惜,但是不丢掉的话,就不能实现真正的新生。

    民族的展中伴随着阵痛,是可以理解的。

    况且南韩还有一棒子一直致力于转换新旧文化的专家学者,比如李在先老师。

    那些典籍之所以没有被解读出来,不过是李在先老师觉得意义不大而已。如果这些典籍具备重大意义,李在先老师早就将其解读,公之于众了。

    这种说法,迎合了很大一部分的民族主义,迅获得广泛支持。

    李在先更是成为大部分南韩民众心中最后的文化灯塔,只要李在先不倒,南韩文化就不会有什么危险。

    南韩这边的骚动传到华夏,顿时惹来华夏网民的嗤之以鼻。

    “数典忘祖,指的就是棒子这种人。还真有趣,棒子们是打算完全抛弃历史了吗?”

    “其实他们说的也没错,他们国家总共才不到百年历史嘛。所以日后有关华夏的各种节气、明、文化,麻烦不要再跟华夏抢夺了。守好你们这百年的舶来文化就行!”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不得不说南韩的现状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我们曾经也走在抛弃历史的路上,幸好我们醒悟的早。真是天佑华夏!”

    “我觉得王老师可以回来了,棒子自己都不珍视曾经,咱们跑去跟他们较劲没什么意义。纵使让他们知道了谁才是华夏文化的真正传承者,又怎么样?人家不在意啊!”

    “不行,棒子一向喜欢反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信不信王老师前脚回来,后脚棒子就又开始喊孔子是他们的?不把他们打疼,他们是不会服气的。建议王老师灭掉所有棒子学者再回国!”

    华夏网友们意见不一,而王庸其实自有打算。

    事情走到这一步,只能说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距离真正的胜利还有一段距离。

    不将南韩人心中最后的依仗踩在脚下,南韩人是不会臣服的。

    华夏文化圈辐射整个东亚,看似开枝散叶,生机勃勃,其实都是无根之萍。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或多或少都遭遇了侵蚀。

    想要再新世纪重振华夏文化的荣光,就必须将周边文化圈内的国家都征服。使得这些浮萍都依附在华夏这棵根木上。

    所以对南韩跟东洋,必须先击垮,后降服,类似于召开武林大会。王庸则要做那高高在上的武林盟主!

    另外还有一个王庸必须击垮李在先的原因,那就是玉山书院中有王庸想要的东西!

    准确的说,不止是王庸想要,是所有华夏人都想要!

    《永乐大典》梦字韵五册!

    《永乐大典》作为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代表着华夏民族最高的文化智慧结晶,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o卷,成书11o95册。

    而正本书籍在明末就已经遗失,不知去向。现今存世的全都是嘉靖年间的抄本。

    即便只是抄本,仍旧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

    只可惜,如此贵重的典籍却在清廷末年遗失殆尽,被闯入华夏的各国联军哄抢瓜分,甚至有人里勾外连,偷窃出来以1o两银子一册的价格出售给洋人。

    等到战争结束再统计,尚在华夏境内的《永乐大典》已经只剩下161册,全都存放于华夏国家图书馆。

    其余已知的有两百多册散落世界各地,收回艰难。

    这种文化重宝,没有几个国家愿意交还华夏。

    而据王庸所知,南韩的玉山书院中,就收录有五册《永乐大典》!

    王庸要借此机会,将那五册收回!

    “呼。”王庸坐在窗边,重重吐出一口气。“希望李在先是真的以国家民族为重吧!”

    如果李在先只是沽名钓誉之辈,枉顾南韩的未来文运,那么这五册《永乐大典》基本没希望收回了。

    但是李在先以国为重的话,那么这五册大典就有了取回的途径。

    …………

    庆州医院内。

    李在先躺在贵宾病房中,面色苍白的可怕。

第八百六十三章 一刹白头(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