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降级袭爵(2/2)
作者:旧城不暖
    “户部那里,把国库所积之柴、米、钱、锻数目造册,天下户口、田亩厘清,务要清清爽爽。我还没说完,把要发放给驻军的粮饷刨出来、俸禄刨出来、公廨田刨出来、封邑田亩刨出来……”

    梁思远还没说完,户部尚书就悟了,“高,实在是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说。”两人齐声拍马。

    季名士人生的前七十年,过得是顺风顺水。他老人家即使不是出身什么一流世家,也不是苦哈哈的穷人。在经历过严格守丧、谢绝征召等等一系列行动之后,又凭借其口才与学识,马宁终于成为一代名士,这个时候他才刚刚三十五岁。

    然后开课收徒,出了很多名士学生,更出了很多高官学生,他老人家也名满天下。马宁很聪明,知道自己出身不算高,年纪轻轻的入朝当官也没有什么大前途——那会儿的世家比现在还强大——不如一直当个名士。

    年轻的马宁也是有傲气的,当个刀笔小吏算什么事儿?不如继续当名士。

    直到梁思远拜相,学生都当宰相了,马宁的名头更响,然后麻烦也来了。这个他本来就不怎么看好的学生……捅漏子了,他理所当然地被很多知道他们关系的熟人轮番约谈。

    马宁被迫进京,一到了京城,梁思远马上服软了,显然没有痛哭流涕表示忏悔,也是用实际行动表示了退让。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梁思远向皇帝推荐了他!鉴于他的名头之响,一上来就做了侍中。

    当众臣们知道马宁当了侍中后,表情都是十分惊讶,因为马宁他老人家今年已经七十五了,孔子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成圣三年了。

    他老人家还能在这个年龄段开始一份全新的工作,实在是有莫大的勇气。。

    本来日子过得挺美好的,很多人都支撑他,也没人给他捣蛋,他招兵买马,辟用了不少人做僚属,小日子过得也是红红火火。

    马宁不知道,梁思远不给他捣蛋,乃是因为工作本身就是个折磨人的小妖精——如果你想混下去的话。

    这不,正人君子们在最初的一个月给予马宁各种帮助——从推荐可用之材到介绍朝廷动态——之后,要求马宁对他们的政治投资进行回报。

    马宁左看右看,才发现自己这一回是真的落在坑里了。

    他是梁思远推荐做官的,他必须从此对梁思远礼让三分,不能再摆老师的架子了。除非梁思远办了什么祸国殃民的大事,梁思远最近是什么小动作都没有,此命题不成立。

    这朝上各种关系实在复杂,顺了哥情失嫂意。一举手一投足一个政策下来就要让一些人得利而让另一些人生气,惹到了他们的时候,他们可是不管你是不是名义,照样把你骂成个奸臣。

    在给予他很大帮助之后,有人理所当然地请马宁牵个头,要求恢复旧制。

    这个旧制,是被先前那个比梁思远还坏一百倍的奸臣魏静渊给破坏掉的诸多政策中的一个。魏静渊最大的恶名就是来源于此:降级袭爵。

    话说,世家势力大,几代当宰相当九卿什么的,在朝中势力非同一般,皇家都希望跟他们联姻,哪一个一流世家内部没几个世袭的爵位、娶过十个八个公主呢?。

    从有分封制开始,分下去的爵位给了你就一直是你这一系的了,除非改朝换代或者是全家谋反,否则,你是王、你儿子也是王、你孙子还是王,国家不但要少这一部分税收,还要免除因为你而带来的相关一系列的税收。

    不但如此,如果一个父亲立功很大,本身爵位已经很高了,还可以另封一个或几个儿子爵位。即使没有爵位多封,还可以荫子补官。

    最凶残的是,一个王朝覆灭了,皇室除了被新王朝选一个政治上的花瓶以示新朝宽容之外,其他皇室成员都成了平民。可世家不一样,他们有势力,新王朝需要他们帮忙,他们本身也许就是纵容新王朝建立的“功臣”。好了,可以继续接着领新王朝的爵位,当新王朝的高官。

    有官有爵之人非但本人不缴税,每人根据品级的不同,可以有数名到数百名的奴仆与数顷到数百顷的耕地不纳税.

    如今正是战乱时期,北方的持久战花了不少钱,上一任皇帝李仁宗就曾多次想过宰上一两只肥羊。

    魏静渊应运而生,他的许多政治主张比皇帝还激进,提出了“降级袭爵”的制度。

    本来呢,李仁宗在位时很欣赏这个提议,魏静渊也确实是作死。

    他若仅仅是想让当爹的是亲王,儿子就是郡王,孙子就是公爵,相应的特权也要有所削减,不再是所有的爵位都有实封,有些就是领定额的俸禄,不再给实封这样就如此而已,但那魏静渊竟然想对皇室也是这样做,并且还在朝上公然提出这种想法。

    所以,就算李仁宗再欣赏这份提案也没有办法用了。

    而那魏静渊因为提出恢复旧制,再加上其它林林总总的一些过错,魏静渊最后被以借口干掉以泄众忿。

    后来,在李仁宗还未去世的六年前,又有人提议恢复旧制,但没有魏静渊那么激进,不过,李仁宗却一直不采纳。

    当然,李仁宗他老人家不是顶在最前线的,他老人家在位的时候一面对这个问题就装死,然后让梁思远帮其顶缸,任凭多少人明示、暗示,梁思远就是不接这个茬。

    再加上梁思远本人行为方式也有点问题,打击政敌手段也很恶劣,他的名声也坏了。

    也亏得有个始作俑的魏静渊,不然这梁思远就该是本朝第一大奸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