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欺臣(2/2)
作者:江牡丹
    大汉朝廷这对百年间匈奴发展情况的了解,可以说是近乎于无。

    这种种客观条件都对出兵匈奴极其不利,所以武帝十六岁刚刚登基时,便曾准备出兵匈奴,但直到十二年后,卫青、李广等四路兵马才第一次踏出长城边境。

    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汉朝的战车不利于草原对敌,而大汉又极其缺少骑兵所需的战马,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北击匈奴这件事上,汉武帝几乎是受到了整个大汉朝廷的激烈反对。

    大臣们不愿汉武帝出兵匈奴的原因或是出于私利,某些人或多或少的收了单于的好处。

    更多的则是出于公心,是对社稷安危的考量,担心若是兵败则会动摇国本。

    正所谓“一动不如一静”,除了大汉天子以外,谁要是敢妄言出兵,那他首先就好受到其他大臣的攻击。

    更重要的是,满朝文武不论是谁,只要他赞成皇上出兵,那他就要独自担下兵败之后的种种后果。

    若是战胜的话那还好说,功劳自然是圣上的英明,自然是前线战士的悍不畏死勇猛奋战,

    等到论功行赏时,这位赞同出兵之人,能不能因为一句建议出兵就受到封赏都难说。

    但若是兵败的话,犯错的自然不可能是皇上,也不会是真正抛了头颅,洒了热血在草原上的三军将士们。

    那这蛊惑圣心、妄言出兵、甚至动摇居心叵测动摇国本的抄家灭族大帽子,也就只扣给那位曾经在皇上面前大言出兵之人了。

    正因为满朝文武没有一人敢于同意汉武帝出兵,他才将这两封国书通过种种手段加以泄露,让天下人都知道当年冒顿单于是如何羞辱大汉国母,而国母又是如何为了大汉,而卑躬屈膝的忍辱负重。

    这两封国书一现世,满朝文武还有哪个敢和汉武大帝唱反调呢?

    独孤煜虽然已经将这其中的种种关系想通,但是在当今大燕天子面前,他却偏偏只能装作没想通,因为这些话要是从他嘴里说出,那就等于是在说当年的汉武帝是在“欺臣”,是在玩弄群臣。

    汉武帝是皇帝,当年大燕天子也是皇帝,既然汉武帝能欺骗臣子,那当今皇帝岂不是也能欺骗臣子吗?

    这话要是一说出口,那还不是借古讽今,来攻击当今皇上吗!

    事实上,独孤煜不仅想明白了当年那两封国书和汉武帝的关系,他也同时想明白了,今日这位小皇帝为何要单独召见自己,

    又为何要和自己分享他的这一“领悟”。

    因为这位小皇帝也要玩一次和当年汉武帝一样的“欺臣”大戏,而自己在这场大戏中所扮演的角色,说不定就和那两封国书一样。

    要让满朝文武都不得不同意,这位小皇帝的某个目的!

    那么,能让这位小皇帝如此的耗费心机挖空心思,来拉拢说服自己助他完成这一目的,

    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