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南齐大儒(2/2)
作者:江牡丹
    一入侯门深似海,侯门纵是再深,又岂能深的过“名,利”二字。

    看不透这名利,一生一世受这二字驱使,深深陷入这名利二字的无尽苦海,永世不得解脱。

    为了名利,高堂老母可忘。

    为了名利,结发妻子可弃。

    大难临头,亲生儿女又如何。

    名利,名利,拿得起,放不下,莫说只有读书人,天下谁人不是如此。

    只不过偏偏只有一群读书人婊子当得最彻底,立起来的牌坊也最高,最气派、最讽刺。

    最圣贤罢了。

    当年南齐就是因为不顾百姓疾苦,满朝文武,连同皇帝在内放着所有的政务不理,一门心思全部都用在了附庸风雅,吟诗作赋的上面,致使政务荒废,军纪萎靡、民不聊生。

    南齐朝廷为官者不看中办事能力,而是仅仅以文章好坏决定官员是否升迁。

    百年前大燕与南齐交战之时,江南最为富庶之地的吴淞江发大水,时任的知县因为出身贫寒不善诗文,向南齐朝廷申报救灾的折子,竟被朝廷以文墨不通而驳回,对几十万受灾的百姓生死置之不理。

    当月,吴淞江受灾最重的吴江、淳安两县便发生民变,数万灾民将即将运往前线,抵御大燕的五百万担粮草抢劫一空。

    粮草供应不及,南齐前线士兵发生哗变,二十万守军近半数向大燕投降,南齐国力就此一蹶不振,仅仅半年后国破君亡。

    南齐覆灭之前,最后一任国主萧成还曾在朝堂上痛哭流涕,希望文武官员能够将自己家里的银子借与朝廷,暂时充作军饷,以解燃眉之急。

    可就算身为一国之主的萧成,如何的声泪俱下,最后以富庶而闻名天下的南齐百官们所拿出的银子,即使前前后后全部加起来,也不到十万两,其中八万两还是皇帝萧成自己从宫中用度节省出来的。

    可笑的是,大燕铁蹄攻破南齐国都江陵之后,从这些南齐官员们家里抄没出来的家产,只要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哪一个家中藏银也没有少于十万两之数的。

    其中最为讽刺的便是,在那位当年只给朝廷捐了三千两银子的南齐国丈周奎的家中,大燕士兵竟然搜出了三千万两白银的巨款。

    大燕国主独孤雄望着那些堆满了两间院子都放不下的,整整三千万两雪花花白银之后,不禁感慨道:

    “若是南齐多了这三千万两军饷,谁胜谁负还未可知啊!”

    文武百官都将“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忘在了脑海,大所谓的大儒们又是如何做表率的呢?

    南齐国都江陵城破之前,南齐四大名儒:胡缙、解广、吴溥、王艮,四人曾于国都城破之前同聚一室。

    聚会当晚,胡、解二人慷慨激昂,约定誓死与南齐共存亡,与国君共生死,期间吴溥默然不语,王艮则是暗自垂泪。

    四人分手之后,号称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胡缙、解广二人,转头就投奔了大燕军营。

    唯一不是进士出身的王艮,则是回家之后便服药自杀。

    胡缙、解广二人投奔大燕之后,还曾做了儿女亲家,可解广晚年犯罪入狱之后,胡缙立刻与他断开联系连解广的女儿,为他生过两个孙子的儿媳,都被他给赶出了家门。

    独孤煜母亲陈家本是南方大族,论起来还和当年覆灭的南齐皇族多少有些亲戚关系,陈家为了躲避战乱举家北迁洛阳之后,也把南齐迂腐势力的风气一同带了过来。

    家族中人整日附庸风雅,不论亲情只谈利益。

    独孤煜之母刚刚嫁入独孤家之时,独孤煜的父亲独孤信还是当时储君的候选人之一,风头一时无两。

    但不久之后独孤信受到族中长辈责难,不仅失去了竞选储君的资格,连担任的官职也被一同贬黜。

    自从独孤信在朝廷中失势之后,陈家对独孤信的态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阿谀奉承,变成了讽刺挖苦落井下石。

    自此之后,两家人也极少来往,自从教独孤煜刀法的老舅爷陈玄,于十一年前寿终正寝之后,独孤家便和陈家断了来往,所以这次回洛阳,独孤煜也从未有过去陈家看看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