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多尔衮的孽种(1/2)
作者:嬴政
    上天跟顺治又开起了幸与不幸的玩笑。

    这个孩子,是他最大的梦魇多尔衮的儿子,又是他最大的依靠,文皇后侄女的儿子。

    于是,顺治也打算跟上天开个玩笑。

    他把多尔衮唯一的儿子,强制过继给了自己,他要让他嘴里“阿玛”的儿子,喊他“阿玛”。

    这辈分不就拉平了?父债子还嘛!

    于是,多尔衮之子,顺治过继来的皇九子元吉,悲剧了。

    顺治与自己的九子开玩笑,或者说与已死的多尔衮隔空对话的方法,同样是幸与不幸,一个大起大落的过山车。

    在与顺治相处的短短不到十年间,元吉四岁即被封为固山额真,六岁上“和硕”号,和硕是亲王号,是为正白旗固山额真,“固山额真”就是八旗的最高军事长官,旗主的意思。

    正黄,镶黄两旗的固山额真,也就是旗主,就是皇帝本人。

    正白旗旗主就是多尔衮,死后被掘了墓,正白旗才被顺治夺走,成了皇帝直领,也就是后来的“上三旗”,就是正黄,镶黄与多尔衮的正白旗。

    满洲八旗,战力最强的就是镶黄,正白两旗,正黄旗反而只是个仪仗队,满蒙勋贵镀金专用旗。

    满洲八旗的各个参领佐领,是关外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部族合伙人的固定资产,不是皇帝的。

    大清对满蒙与汉人,是两个统治架构,对满蒙是封建制,称汗。对汉人才是大一统,称皇帝。

    清帝是兼着蒙古大汗的,而藏地,青海等成嘟以西诸汗国的法统与道统,皆是蒙古!

    对汉地以外的区域,清施行的是封建制,不是大一统的流官制。三藩就是封建,封土地,建诸侯,开牙建府,税赋自理,军政自治。

    正白旗被夺六年后,顺治为皇九子元吉上“和硕”号,擢正白旗旗主,似乎就是打算把正白旗还回去的意思了。

    这让原先正白旗的一众满洲老姓,奔走相告。

    清八旗制度,不单是编制,还是保甲制,还是军事行政区划。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旗下都是固定的姓氏与固定的兵源来源地。

    例如鳌拜的姓瓜尔佳,纽钴禄,伊尔根觉罗,章佳,佟佳,富察,马佳,完颜,高佳,纳兰等满洲老姓,都隶属镶黄旗,部分与正黄有重叠。

    索伦部,锡伯部,叶赫部,董鄂部,科尔沁部,喀喇沁部,土默特部等满蒙部族。赫图阿拉,绥分,库尔喀珲春,哈布察,苏完,宁古塔,盛京,辽阳,吉林乌拉,黑河,长白山等地区,全是固定在固定旗之内。

    非旗下姓与指定的兵源来源地,是当不了八旗兵的,除非被收入旗,抬旗。

    康熙生母就是汉女,就是在登基之后才被抬入满洲旗,“抬旗”的第一人,就是康熙他妈。

    六岁的旗主就够搞了,更狠的是在元吉七岁那年,就当上了大内侍卫的总瓢把子---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

    领侍卫内大臣是上三旗每旗出两人,一共六大臣,轮班带领侍卫亲军扈卫皇室,宿卫内廷。

    后来的四个顾命辅政大臣中的三个,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就是当时的领侍卫内大臣,与小元吉是同僚。

    顺治皇帝此举,等于把身家性命都交给多尔衮的后人了,这让一众本来夹着尾巴做人的正白旗众人,一时间高呼万岁。

    似乎多尔衮让顺治喊爸爸的事,已经翻篇儿了。

    清廷的大内侍卫亲军,勋贵多如狗,未来的督抚满街走。

    清初侍卫尤为显贵,只从上三旗,蒙古王公子弟与勋贵中来,最多满编就995人,取九五之意。

    大内最低等的蓝翎侍卫就是正六品,一等侍卫仅60人,正三品,外转为官最高能补到正二品的副都统。

    二等侍卫150人,正四品,可外补正三品参领,翼领,从三品协领。

    三等侍卫270人,为正五品,包括最低等的蓝翎侍卫在内,外放直接就是正三品的城守尉,正四品的防守尉,驻防八旗佐领。

    如果大内侍卫外放绿营任职,更是俱加一等。

    大内一等侍卫外放绿营,直接就是各省绿营的营内最高官从二品副将,二等侍卫上去就是正三品参将,从三品游击。

    除此之外,就是与“上书房行走”类似的“乾清门行走”“御前行走”了,就是俗称的“御前侍卫”,多由贝子,贝勒担任,荣誉勋衔。

    多少勋贵子弟,八旗将佐,督抚重臣,都是从侍卫中走出。

    索尼,鳌拜,明珠,索额图,和珅,隆科多,阿桂,傅恒,福康安,肃顺,虚构的魏东亭的原型曹寅等等,全是侍卫出来的。

    清朝将军与督抚的摇篮,就是大内侍卫处,七岁的元吉就当上了处长。

    到了八岁那年,仁厚的顺治皇帝,甚至让小元吉执掌了宗人府,挂的是右宗令衔,兼内务府总管大臣。

    一时间,顺治皇帝不计前嫌,多尔衮往事已翻篇,皇九子恩宠无以复加的言论,甚嚣尘上。

第四章 多尔衮的孽种(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