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法与希望(2/2)
作者:好梦永远不醒
    这样的目的一是减轻了余罪调查追诉的时间成本,二是能够让这些已经被确定了刑期的人安心服刑,避免不断增加的刑期让他们感到绝望甚至精神崩溃,从而做出一些无法弥补的事情。

    希望,是任何一个人都需要的,哪怕他曾经是一个匪徒,只要他活着,就不能让他绝望。

    因为,一个绝望的人可能会断送多少人的希望,是一个永远无法用数学方式来判定的事情。

    ……

    华夏国在魏国的官道上自然而然地行使着一个主权国家才能具有的权力,因为国资部的解释是,这官道上也没有种任何的粮食,所以与荒地差不多。

    按照总统在立国时的声明,这样的“荒地”也应该属于华夏国的土地。

    为了保障生活在华夏国土地上的人不受任何威胁,所以华夏自卫队的人主动对周围一切可能的隐患进行清除,对于魏国和华夏国来说都是共赢的。

    而且,对于这个人口规模已经非常低的特殊历史时期,荒地的所有权还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华夏国动用了大量的物资来修整官道,而且又没有在官道上设置任何的关卡。

    所有的魏国人都可以在修好的官道上随意地通行,并享受到平坦路面带来的好处。

    所以,魏国的底层百姓和普通官员也有乐观其成的意思。

    甚至于一些普通的军士,也都悄悄地加入到了华夏国修路的队伍之中。

    至少,只要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那每天的报酬足以让他们敞开肚皮吃个饱饭还略有剩余。

    而他们的上司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无法让他们吃上饱饭都已经愧对这些为你们拼命的将士了,如果还要阻止他们自己去找饭吃,那就不是反抗那么简单了。

    那个时代所弘扬的忠诚,无非就是既得利益团体生存发展的必需条件而已。

    他们把三纲五常奉为“天理”,作为封建统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以此来达到让百姓服从他们管理的目的。

    但人心恰恰是最难把握的东西,在没有一个科学的评测机制客观地对某一个人的行为进行评测之前,只能用忠诚这样的价值观来笼络人心。

    可无数的历史证明了,最底层的百姓只在乎谁能让自己过得更好。

    谁能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那就是他们追随的对象。

    谁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难,那就是他们唾弃的对象。

    让他们自己去推翻压迫他们的强权是很困难的,因为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还有一定的存活空间,就不会有人干这样的事情。

    但是,如果在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带路党”就会大量的出现,就好像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时候,还有百姓帮忙扶梯子、看热闹。

    是他们不爱国吗?

    不,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

    封建体制下的国家与普通百姓有何关系?

    那只是统治阶级的国,而不是普通百姓的国,所以出现那样的事情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