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割麦子(2/2)
作者:马家大小姐
    见宋忠割的动作姿势还不错,徐主任笑着给他加了个油,然后转身去弄前几天割的麦子了。

    麦子成熟之后,还有很麻烦的程序。

    如果有收割机,自然就很方便,直接收割掉,筛掉里面的枯枝败叶土疙瘩就可以进行晾晒了。

    太阳好的话,只需要晾晒一两天时间,麦子就会脱掉里面的水分,从而发干变硬,便于储存。

    自己吃的话,就收进粮仓,要卖的话,就等收粮食的二道贩子来,寻个好价卖掉。

    可如果没有收割机,或者因为地形地势等问题导致收割机进不去的,就只有靠人工割了。

    往上推十几年,北方很多地方还没机械化的时候,每年从五月份开始,到八月份结束,街道上到处都是外地赶过来割麦的,这种群体,如同山城棒棒军一样,也有一个响亮的称号,他们被称为麦客!!!

    棒棒军的标志就是棒棒和绳索,麦客的标志就是镰刀和草帽。

    蹲在路边,三五成群的扯着闲篇,等着需要雇人的老板们到来。老把式的麦客,可以一个人一天割掉三亩麦子!

    这些被割掉的麦子,因为要转到打谷场,路途远的话,害怕在搬运的时候把麦粒撒掉,所以一般的麦客都会用麦秆拧成结,以一抱粗细为单位捆扎起来,立在地里,这是为了防止麦子挨着地面受潮。

    再然后用架子车把捆扎结实的麦捆装好拉出来,统一送到打谷场进行下一步处理。

    没有收割机的麦子,那才是最壮观的,要让现在的小朋友去走一遍流程,以后绝对不会再浪费粮食。

    被捆扎好的麦子送到打谷场,有打麦机的,则会用打麦机脱掉麦粒,过程还能轻松一点,如果没有打麦机的,那就痛苦了。

    先得把捆扎好的麦子全部解开,然后薄厚均匀的摊平成圆形,在用拖拉机挂个碾子,绕着圆形去碾。

    一边碾,一个人站在里面还得一边翻,翻开的麦子继续碾,一直碾到麦秆薄如纸片才算完。

    再然后用三股叉翻挑,把麦粒都抖到下面,把最上面脱了麦粒的麦秆挑到旁边,这就是麦草了。

    麦草也是制作纸张的重要原材料,每年都会有人收购,有些农户不想卖,就自己堆成麦草垛,留着以后烧火做饭,或者冬天烧炕取暖用。

    下面留下的,则都是混合了麦皮的麦粒,这时候得用扫帚,利用巧劲,把最上面的麦子壳扫掉。

    剩下最后的麦子还不干净,则会用风机去吹,或者用木掀铲了抛到另一边,在抛洒的过程中,麦壳因为轻,则会被风吹到另外一边,而麦子因为沉,则会下落到脚下,完美的实现麦子和麦壳的分离,这道工序叫‘扬麦’。

    麦秆烧火做饭好,麦壳因为密度小保持的燃烧时间长,所以多用于冬天烧炕取暖。

    收拾出来的麦子,最后还得用筛子和簸箕去掉里面夹在的麦壳和尘土,留下最干净的麦粒,才能装袋拉回。

    再经过晾晒脱水之后,就可以拉到磨坊磨面,磨面脱掉的麦子种皮,则叫麦糠,也叫麦麸,所谓吃糠咽菜的糠,就是这玩意!对人来说没用,但对猪来说,就是主食了,麦麸被当地人拉回来绊了水喂猪,那才是最节约的。

    到这里为止,劳累了一年的庄稼人,才能吃上新鲜的面粉。

    现在这年月,北方大部分人都已经不种麦子了,因为一亩麦子的经济产能太低了,扣除种子、灌溉、农药、肥料、机械的投资,所剩的利润,也仅仅只有三四百块钱而已,即使这样,还没算人工在内。

    年轻人随便去打个零工都比这个强,所以潘村寨和四环村的这些人,现在种地的,也只有中老年人了。

    他们舍不得让土地荒着,更适应不了每天闲着吃饱等死的生活。就利用这些山地,开垦了一些自己种。

    所以每家人能分到的地并不多,徐主任和老伴、儿子儿媳,四个人也仅仅就分了两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