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小人常有才而无德(2/2)
作者:水叶子

    最后则是一点私心,也是想找个由头多在张九龄面前晃晃,如此对于自己的右拾遗之事也算是个无声的催促。

    但让他万没想到的是张九龄没听说过柳轻候,却是对无花了解不少,而且印象还这么差。当此之时王缙心里真是又悔又苦。

    悔的是早该想到以张九龄方正耿介的心性必定不会欣赏柳轻候的那些作为,苦的是张九龄本不知道无花就是柳轻候,现在却被自己点破,若是真叫他记挂在心,没准儿就得给柳轻候平添许多波澜。

    更要命的是这位舍人最是心如磐石之坚,一旦他对某人有了成见,想要扭转过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张九龄当然不知道王缙心里转的这些念头,顾自按照自己的思路说着,“小人常无德而有才,这个无花便是显例。他见得不差,某在中书是呆不得了,行将转任太常寺少卿,不过这也是权宜的安排,出京已是势在必然。”

    “舍人……”

    张九龄抬起手压了压,“在哪里不是做官,不是为江山社稷,天下黎庶?某自心中坦然,你又何必效小儿女之态。某走之前自会将你左迁中书右拾遗的事情办妥,但这并非是为私谊,夏卿你当能明白吾之心意”

    王缙肃容起身,什么话都没说,只是躬身深深一揖。

    “身为谏官,首要在德,其次在胆……”

    王缙从张九龄府里辞出后仰头向天默立了许久也没理清纷乱的心思,张九龄、柳轻候、兄长王维,乃至宇文融的脸走马灯似的在脑海中穿来绕去,个中滋味真是五味杂陈,难以言说。

    长安皇城内的人物更迭继续向下发展,先是户部侍郎李元紘擢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随即加银青光禄大夫,赐爵清水男。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诏命一出,也就意味着他正式入政事堂成为仅次于源朝曜的次辅相公。

    李元紘卸任的户部侍郎之职则交给了宇文融,由是宇文融以御史中丞兼任户部侍郎,益发位高权重,也为籍田括户的持续推进益增声势。

    次辅之位尘埃落定后不久,以安西都护府副大都护身份开启军事生涯的杜暹以安西军功被任命为第三个特任宰相,其人早年就以侍奉继母至孝而名闻天下,后参加礼部试以仅次于进士科的明经科登第,实为文武双全。

    这还没完,随后不久六朝时梁皇室后裔,以门荫出身的朔方军节度大使萧嵩升任兵部尚书,并以兵部尚书任朔方军节度大使的身份进入政事堂,成为当朝第四位宰相,只不过他并不在长安任职,依旧坐镇朔方军中抵御吐蕃。

    四位宰相的设置引人侧目,而两位军中大将的相继入相更使天子李三郎出将入相的用人格局益发明确。

    一时之间边军将帅群情激昂,大感振奋,皇城之内谈兵论武之风亦随之风行,更有为数众多的不第举子们高歌着“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的昂扬曲调慨然离京,渴望投身边帅幕府建功立业,搏他个马上封侯。

    政事堂忙于宣麻拜相的同时,前中书令张说掌控下的中书省也在频繁的进行着人事更迭,先是受张说案牵连被御史台锁拿的十几人或流或贬尽皆出京,随即中书舍人张九龄转任太常寺少卿。

    王缙就是这一背景下悄然左迁,完成了秘书省校书郎到中书右拾遗的身份变换,校书官就此变成了台谏官。

    坐在皇城中书省公事房内的王缙回顾着这段时间纷纷扬扬的人事变换,骇然发现当晚柳轻候在醉梦楼中所说竟是无一不中,神思纷飞了片刻后铺好纸,提笔濡墨写下“蓝田许明府台鉴”七个漂亮的八分楷书。

    一封书信写完吹干墨迹后,王缙出公事房,中书省,一路走到皇城朱雀门侧找到贴身长随,着他即刻快马赶往蓝田县将此书信当面交予许县令。

    当天下午,蓝田许县令就在官衙后宅拆开了这份私信,随即就感觉牙疼的老毛病要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