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3章 土地问题(2/2)
作者:雪恋1988

    名田制渐至名存实亡,加之后来国家不再以军功授田宅而开始以金银实物为赏赐,名田制终至消亡。

    土地兼并最终败亡了名田制。

    王莽篡夺帝位之后,曾实行了一系列新政。在土地制度上,他推行了“王田制”。

    王莽和其追随者认为,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的根源,他们对此有着非常时刻而正确的认识。王莽所推行的王田制,正是以抑制土地兼并为主要目的。

    王田制的主要内容是将土地收归朝廷、禁止私人买卖土地,将男丁不过八口的家户所占土地限制在一“井”九百亩之内,超过部分分与乡邻宗族,无地农户可按一夫一妇受田百亩标准由朝廷授予土地。

    但为何这样一个能从根源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地改制方案最终失败了呢?导致王田制失败的原因,正是因为禁止土地买卖。

    王田制仅实行三年即被废除。

    今天河北三州二都护府实行的是屯田制。

    屯田制最早开始于汉武帝,分为军屯和民屯。军屯是指组织军队开垦荒田以给军粮,民屯是指招徕流民耕种屯田为军队或朝廷提供粮食。

    屯田为国家所有,士卒和农夫耕种时要上缴朝廷和军队一定数量的佃租,留下的余粮归自己,且屯田兵客不得随意离开,否则罪及妻子。

    屯田制给军队和朝廷提供了大量的军粮给养,也使一些无地农民能够依靠屯田糊口,有助于安抚百姓稳定人心。

    但屯田制随着屯田的成功和屯田区常年的稳定,诸多弊病越来越严重,比如已经屯田将近十年的幽州和并州,以及屯田五年的辽东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些地方都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土地制度的改制势在必行。

    三月中旬,经过两个多月的辩论后,河北诸府大吏在总结了历史上各种土地制度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后,最终提出了“计口授田制”。

    计口授田制就是按户籍计口授田。这个田是指朝廷所有的大量无主土地和荒地,朝廷把这些田地的使用权按人口分授给所有的人。

    此制坚决承认土地私有,所有门阀世族富豪的田产宅院还是他们的,保护他们地土地权益。同时,他们也参加授田。

    计口授田制既包括国家土地所有制,又包括土地私有制,既能让各个阶层的百姓受益,又能保护门阀权贵们的利益。

    此制在肯定了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的基础上,可以让贫穷的农民迅速摆脱了门阀豪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赋税收入。

    但李翊知道,这个事情依然是治标而不能治本,如果不能将门阀世族豪强们的注意力转移,最终这个“计口授田制”依然不能维持多少时间,就会陷入瘫痪。这是后世的唐朝的经历已经证明了的。

    想要保证自耕农的土地不被门阀世族豪强们夺走,只有让这些人看到更有钱途的行道。而想要实现这个目的,那就只有工业和商业。

    然而,在这东汉末年,工业和商业都是贱业,士农工商,工业和商业是比农业都还不如的行业,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社会地位比起农民都还不如。

    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之下,想要发展工商业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直接在朝堂上提出提高工商的社会地位,肯定会招致大多数人的反对,甚至一些自己人都会反对他。毕竟,现在他手下的文臣,大部分都是士人出身。要是李翊要动他们的根基,哪怕是自己人,恐怕也要跟他急。

    李翊对此很头疼。

    不过李翊很快发现,需要他头疼的可不仅仅是这些事情。

    “臣等参见主公大将军!”钟繇和孔融联袂而至,将李翊堵在了大将军府的门口。

    “这是又出啥事了?”李翊的头皮有些发麻,最近他最不待见的就是钟繇、孔融这帮人。

    这帮家伙是管内政的,一照面不是要钱,就是拿出一大叠文牍给自己看。李翊很无奈,哥是特种兵,不是特别秘书,既不能变出钱来,也没法把那些繁琐的事务理得井井有条。挖空心思找了这么多幕僚,不就是为了不被这些事烦死吗?

    孔融就扭头看了看钟繇,钟繇无奈,只好开口道:“主公,您之前提出为了保质保量的为军队和民间提供各种器械,要建立兵器司。可具体的章程呢?何人主事?从哪里招募工匠?标准如何设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