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章 东吴溃败(1/2)
作者:雪恋1988
    第1225章 东吴溃败

    反观东吴军这边,尽管居于守势,某种程度算是在以逸待劳,可无论是军队的训练水准,还是指挥官的能力,都远远落在下风。

    号令倒是没什么错处,但却偏向于意识流,将领们只是拼命的叫喊着,将整队、转向的命令吼出来而已,完全没考虑到士兵的执行能力,也没有任何针对性的号令。

    所以,东吴军也只能像是没头苍蝇一样乱作一团,成为衬托北府兵精锐的反面教材了。

    ………………

    巨斧般的方阵像是切在了豆腐似的,随便一挥舞,在东吴军阵面整整齐齐的切下了一块。

    东吴军像是狂风的草丛,全无抗力,吹一阵风,倒一片,半点偏差都没有。

    即便在厮杀之,北府兵的阵列依旧保持的极其严整,如林的长矛不停的伸缩攒刺,刺杀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向前进击的态势。

    刺杀时是要发力的,一边发力刺杀,一边向前走,似乎不合常理,但仔细看过会发现,其实一点都不怪,刺杀和前进,是分开进行的。

    完成刺杀的,只是前三排的矛戈手,后列的士兵会顺着前排留下的空隙继续前进,再次遇敌后,也举矛前刺,同时将位置让给后续者。

    这样的战法,使得北府兵的攻击有着很强的连续性,像是浪潮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周而复始,始终在向前推进。

    在这种极富压迫性的战法的攻击下,本来被打得措手不及的东吴军更是晕头转向。

    想抵抗,散乱的阵型注定了他们只能各自为战,又怎么可能抵挡得住阵列而战的北府兵?

    壮士断腕,舍弃正接战的部队,拉开距离,以求重整旗鼓,也同样难以实现。

    北府兵的战法压迫性太强,一波接一波的,连绵不断,死死的黏住了东吴军,根本没有拉开距离的空隙。

    实际,若不是东吴军的队列太密集,让处在前锋位置的士兵无法转身,只能硬着头皮迎战,他们恐怕要溃逃了。

    拉开的空间,会瞬间被溃兵填满,进而成为冲阵的先锋。驱败兵反卷敌阵,这是兵法珠帘倒卷这个战法的精髓。

    ………………

    除了战术的因素之外,地势也限制了东吴军调整的余地。

    孙权选择的这个位置,向北防御,是很安全的,倒过来,不那么给力了。

    在一个河湾之地,挤了三万大军的结果是:没有纵深。

    北府兵自东而来,北面是被袭部队占领的富春山,南面和西面被大河环绕,只有大河与富春之间的狭长地带可以通行。

    战略没有纵深,会四面受敌,很容易被敌人牵制。在战术没有纵深,有再多的兵力,也施展不开。

    东吴军好像成了一大块糯米,被挤在河湾这个瓦罐之,被北府兵这个捣杵持续不断的锤打着,随时会变成一块粘糕,这是现状。

    “挺住,弟兄们,给我顶住!”

    “坚持住,咱们人多,拼人头也拼死他们了!”

    “后面是大河!咱们没有退路了,背水一战,只有把敌人打回去,才有活路!”

    ……

    东吴众将意识流的指挥仍然在继续着,不搞意识流也不行,局势已经一团糟了。前锋在北府兵持续的压迫之下,开始溃散,循着阵列间的缝隙,溃兵卷入了后阵当,加剧了后阵的混乱。

    到处都是兵,可到底是哪个将领麾下的兵,很难分辨清楚了。

    在这种情况下,算是孙武复生,有没有本事重整队列,都是个问题,何况军并没有什么名将的东吴军呢?

    本来陆逊算是一个,但是因为之前的一些事情,让孙权不敢相信这个从小跟自己一起长大的发小了,更不敢将军权交到他的手。

    倒是有熟读兵书者想到了背水一战的典故,然而,这个词虽然时常被提起,但古往今来,真正背水一战的战例,一共也不过两例罢了。

    打出这两个战例的,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英雄,楚霸王项羽,军神韩信。

    只有这二位盖世豪杰,才能化腐朽为神,将背水之战打成经典。能力不够的效仿者,只有被打得满地找牙的份儿。

    ………………

    东吴众将的努力,并没有收到成效,他们甚至都来不及检验成果,给了他们雪加霜的一击的,是富春山的敌人。

第1225章 东吴溃败(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