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2)
作者:纸花船
    见李元庆这般说,张盘也只得表示赞同,“元庆,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小心了啊。”

    李元庆不由莞尔,这句话,怎么这么熟呢?好像不止一个人这么说过了啊。

    张盘点了头,陈忠这边自然没有意见,李元庆直接将选择扎营地的任务,交给了官沧海。

    半个时辰不到,官沧海那边传回了消息,前方几里之外,河道有一个分叉口,在支流两岸,都是密林,有一个废弃的村落,队伍可以选择在那里扎营。

    人类的文明史,总是和水分不开。即便是后世,大的城市文明,也都是依靠淡水而建。

    此时有这么好的条件,李元庆当然要利用起来,当即下令,队伍前往废弃村落扎营。

    很快,400多艘小船,悄无声息的改变了航向,来到了三岔河的这条支流里。

    小村落不大,大概也就是4、50户的规模,但房屋都是夯土为主,这主要也是为了保暖。

    与江南水乡大大小小的河流边村庄密布不同,辽地地广人稀,此时更是苦寒之地,人烟很稀少,加之辽西战事,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更是荒凉。

    队伍很快在小村子里扎下营来。

    李元庆令水手和杂役们先去休息,留下几部士兵值夜,剩下的士兵,也全都去休息。

    逆水行舟,不论是士兵还是水手杂役,体力消耗都很大,已经是后金腹地,随时都可能遇敌,士兵们的体力也变得更为关键。

    而水手杂役们,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体力还要值钱。

    一旦遇到战事,若是不敌,可以迅速划船撤退。

    河面大都百步宽,即便两岸有冰层,后金士兵却很难追到水里。

    将一切安排妥当,李元庆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与陈忠和张盘一起,开始布置情报探索任务。

    李元庆这边的探子,除却本部的人马,剩下的都是以官沧海麾下黑岛的海盗为主,他们比士兵们更加机灵,也更通人情世故,效果自然也比士兵们好上不少。

    当然,明军中一名合格的夜不收,那都是极为强悍的。

    可惜,李元庆这边成军时间太短,人才有限,没有这种人才,只能是走偏门。

    但张盘麾下,却有几个矫健的夜不收,一看便是彪悍之辈,此时,也听令李元庆麾下。

    此时,李元庆三部的位置,在娘娘宫北部,这个位置,距离沈阳、广宁一线,还有相当的距离,就算碰到鱼,估计也是前往辽南的镶红旗部,很难有太大收获。

    所以,此次情报探查的主要方向,还是北面,辽河以东,这一块区域。

    老奴即便是想屠尽辽西汉人,恐怕,也要先将他们当一段时间苦力,先把广宁的战利品运回来。

    安排完了任务,三人各自去休息。

    村子比船上条件好不少,也能生火,但李元庆反而睡不着了。

    李元庆仔细思量,几番论证推敲,他的分析应该没有错,但李元庆总感觉遗露了什么,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只是一种感觉,但李元庆却能感觉到其中的危险。

    思来想去,还是无果,刚准备要睡觉,官沧海走了进来,“大人。”

    李元庆笑着坐起身来,撤掉了身上的羊皮毯子,笑道:“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去睡。”

    官沧海一笑,“这么舒服,反而睡不着了。”

    李元庆点了点头,“还是老祖宗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我必须要随时保持警惕。”

    官沧海点了点头,思虑了片刻,道:“大人,我忽然感觉,咱们的船队,进入三岔河腹地,并不是太过牢靠之事。”

    他赶忙仔细解释,“大人,有船虽然方便运输,但同时也束缚住了我们的手脚。如若发生战事,我军只能选择退入河中,很难有其他作为。我仔细观察了这一带,河岸两边人口都不是很稠密。大人,咱们是不是可以走陆路,不但可以加快脚程,也能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船队方面,还是夜晚行军,尽可能靠近主力,隐藏起来。”

    李元庆默然点了点头,沉思不语。

    辽西战事已经接近尾声,船队虽然保险,但速度实在太慢了,照这般形势计算,每天能赶50里地,已经是风驰电掣了,要赶到广宁通往沈阳的官道,至少还要4、5天。

    但这4、5天的时间,足够发生很多事情了。

    古人言,‘兵贵神速’。

    李元庆这时也发现了此行的最大不足,谨慎有余,开拓不足。

    三岔河由于之前一直是明军和后金军控制地的分割线,两岸人口很稀薄,陆路行军,并非不可行。

    只要发现了目标,令船队尽快靠过去就是了。

    “这件事,我再思量一下。时候不早了,沧海,你累了一天,早些休息吧。”李元庆柔和一笑,用力拍了拍官沧海的肩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