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有一种发展叫做放手(1/1)
作者:二马示羊
    郑飞笑着说道:“那你也不能空拿一块牌子就要去了三成的股份呐,亏你还是华伟的二股东呢,自己占自己便宜,你不亏心呐。”

    马晓阳正色道:“是第二大股东,不是二股东,这个称呼你可不能用简称,听着不像好话。”

    郑飞笑了,马晓阳这奇葩的关注点他真是理解不能。

    马晓阳接着说道:“咱们就不说冰雪牌在国内和周边市场的认知度了,等着我们这波智能电子产品上线,这块儿牌子所代表含义的价值你应该能想象到。

    再说了,自打你们华伟进军亚洲中部地区之后,我们的冰雪手机在那边卖的多好你又不是不知道。”

    郑飞说道:“你要是把艾格和维克托的手机项目的授权归到冰雪的牌子里,你占七成都行,可你也不能答应啊。这样的话,等于冰雪手机的北美市场和北极熊市场双双丢失。

    也就是说,现在的冰雪品牌只剩下国内市场和亚种中部市场了,这可就不太值了。”

    马晓阳笑着说道:“这你就不了解了吧,虽然南亚那边没用过你们的基站,但其实南亚那边我们冰雪手机也占很大的市场比重的,不过那边都是被人代理了的渠道,所以名声不显。南美也是如此。

    还有就是我们的冰雪手机下边的超便宜的手机,在非洲地区有自己的铺货渠道,虽然利润不高,但销量可是不少,这些都是我们没有宣传的,对内也没声张。”

    郑飞惊讶的说道:“南非也有通信网络?”

    马晓阳郁闷的说道:“大佬,那边好得五十多个国家呢,你瞧不起哪个单位啊,他们也不都是贫穷的,矿产丰富和雨量充沛的地区靠着卖矿和水果也是很富有的。”

    郑飞问道:“那你怎么不介绍我去那边建基站啊,好得也是一个大市场呢!”

    马晓阳看着郑飞说道:“是谁天天抱怨订单多得做不过来的?是谁天天抱怨产能跟不上的?再说了,那边以前的社会环境相对复杂,所以我就先没跟你说。”

    郑飞郁闷的不说话了,因为订单和产能双紧张这个范儿,是他自己立出去的,还真怪不得别人。

    马晓阳话锋一转,笑着说道:“不过因为那边的社会环境有所好转,大瓜港也投入使用了,所以亚商投已经加大了对那边的投资力度,我们亚商投跟陆卫东连同神华矿业一起成立的非洲资源开发集团已经在那边投资了两个中型矿场了,所以我认为你们去去那边开拓市场的机会也成熟了。”

    郑飞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我会去研究,你先说说冰雪品牌的事儿吧。”

    马晓阳说道:“电子科技研究中心占两成,不能再说少了,现在冰雪的原班人马全划给你,不过科研人员去不去全凭自愿,因为冰雪手机的科研人员有一半是电子科技研究中心的,他们在冰雪手机项目中只是帮忙。”

    郑飞笑了,说道:“那咱们就说定了,咱们什么时候签约?”

    马晓阳说道:“怎么,你居然想现在就签约,连第一家智能电子公司的名头都不给我留啊?”

    郑飞刚要说话,马晓阳就抢着说道:“不留就不留吧,全拿走吧,签约时间你定。不过我得告诉你,现在的冰雪智能电子产品的代工可全是万猛代工厂在做。

    你要是经营了智能电子项目跟他们对上了,那要小心万猛那个雄心勃勃的代工厂老总在产能上卡你脖子。”

    郑飞郁闷的说道:“怎么,你经营他就不敢卡,换我他就敢卡了?”

    马晓阳摊了摊手说道:“没办法,谁让他们需要我们亚商投的技术呢,他怕我卡他啊,现在换了你,人家卡起来就没啥心理负担了。”

    郑飞说道:“亚商投还是我们华伟的二股东呢!”

    这个二股东的名字让马晓阳十分的泪目,他说道:“别闹了,我们亚商投还是万猛的大股东呢,万猛的代工厂是个独立子公司,那个老总自己也有股份的,他这个人很有能力的,要不是看在蒋总面子上,我都出手挖人了。

    不过你也别怪我,没有竞争的行业是不行,尤其是面对民众的东西,这可跟你们建基站不同,所以我才多方授权的,这样也能打压竞争对手的科研计划,保证电子科技研究中心技术的先进性。”

    郑飞问道:“那我们华伟自己搞研究行不行?”

    马晓阳笑着说道:“只要你有钱投进这个无底洞,那随便你好了,电子科技研究中心也需要竞争对手。”

    马晓阳不是不想自己经营,而是他的水平也就到这里了,以后细分科技,智能手机百花齐放的时代,他根本就搞不明白,他就知道智能系统、四轴防抖、陶瓷外壳这些称呼,可这些称呼和科技都有个什么用,根本不算智能电子的核心科技。

    至于说水滴屏、刘海屏幕之类的,那只能算设计灵感,算不得什么高科技了。

    现在,他用巨额财富,在霓总工带领的电子科技研究中心和孵化园的天才们的齐心努力下,让亚商投在世界电子领域取得了先机,甚至完成了后世某位老板说的,在电子领域初期,把钱都投在这里,靠以战养战就能打造一条全产业链的设想。

    但之后呢,他在后世只是个倒买倒卖的、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商人,先天资质限制了他的后天发展,学习技术他也不是那块料,再说他回来的也太晚了,要是回到八岁还能试着去挑战一下高学位。

    可他‘回来’的时候已经十八了,拉上一般兄弟赚了钱,搞起了现在的全产业链,取得了不熟的成绩,这就算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富强之路了。

    至于以后的发展,马晓阳希望让国内的企业家和人才们自己去主导。毕竟历史证明了,只要在同一起跑线上,外人还真玩不过研究了五千年计谋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国人。

    比较令他欣慰的是,在亚商投高新求才的方针下,国内的科技类企业,最起码亚商投旗下的大企业家们,都明白了人才的重要性,高薪拉拢高级人才,组成了自己的人才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