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都是大忠臣(1/2)
作者:鲨鱼禅师
    “哈哈哈哈……好!好啊!”

    “商君,可是要进攻三关?!”

    “不!”

    北线大营之中,商无忌手一抬,否决了营帐之中渴求一战军官们的期望,面带微笑说道:“楚国大乱,楚国大乱啊。此时三关人心惶惶,楚国陵师中军不攻自破,但左右二军及大隧守军俱在,不可逼迫太甚。”

    “可是,主公尚在郢都……”

    “无妨!”

    商无忌目光坚决,“要相信主公!”

    “是!”

    这并非是创造什么奇迹,而是勇夫和新编义士的各个大队长,对李解的信心都是相当的足。

    尤其是鳄人主力都在南线,就算楚国上下一心,甚至有人能够效仿吴威王的“万众一心”,但也只是自保,不能拿李解怎样。

    此次跟随李解南下的本就是鳄人,加上楚国大后方空虚,根本不存在可以威胁到李解的武装力量。

    为数不多可圈可点的,大概也就只剩下郢都的“环列之师”,商无忌跟前的幕府军官们,担心的也就是楚国郢都的“环列之师”,因为打防御战的话,按照楚国体制,“环列之尹”可以随时动员,将原本长期不满编的“环列之师”,变成满编甚至超额。

    幕府对“环列之师”的长官项拔还是有所了解的,淮中城的军官,都是知道这家伙是大夫之身,同时是楚国为数不多对太后、楚王都忠心的。

    这样的人,身为“环列之尹”,只要肯动员,拉壮丁充斥到“环列之师”中,然后打个郢都保卫战,根本不算难事儿。

    不过眼见着商无忌并没有担心这个项拔,幕府军官们就算再怎么有想法,暂时也只能按捺下来。

    在楚国陵师中军自爆后的第三天,郢都附近就出现了仓皇南逃的之陵师随军民夫,这些青壮返回之后,就把前线自爆的事情说了出来,只一天,郢都原本留守的部队和国人,又跑了最少三分之一。

    从白天到晚上,郢都四门打开,到处都是狼狈出逃的居民。

    城墙上的守军有心阻拦,但也阻拦的不是很坚决,甚至有的城墙角落,还有楚军用箩筐,把亲族吊放出去。

    楚军敢这么做的原因,并不是不怕李解,而是李解放任郢都之人逃窜,完全没有上前进攻的意思。

    时间一长,也就形成了默契,淮军就是在阳水边上溜达,组织挖沟的继续挖沟,每日训练出操的继续出操,甚至在淮水的阵地外围,已经有了郢都、渚宫的本地人,跑来做点小生意。

    这种状况,让组织部队继续监督修建工事的沙东很是郁闷,在他看来,这些人口跑了,真是可惜。

    郢都比姑苏可是大得多,真要是攻破郢都,一通抄掠,那是何等惊人的财富。

    然而李解不为所动,继续放任那些在外地有封地和家族的楚国权贵逃窜。

    连权邑大夫斗皇都是差点心动,直接跑路。

    之前他为使者,前往渚宫求和。

    带回郢都的,就是李解的条件,让楚国割让汉水以东的所有土地,同时楚国去王号,并且楚国军队,不得超过二十个军,也就是五万人;楚国不得组建舟师,不得通过任何一种形式保留五百石以上船只;楚国向吴国称臣……

    只要答应了这些条件,楚王就能全须全尾地返回郢都,继续做他的楚国君主。

    至于说赵太后,李总裁表示既然楚国这么恨,他就代为管教,狠狠地管教,狠狠地管教不行,就深入浅出地管教,一定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

    李总裁的这一点点要求,被那那处大夫带回郢都之后,斗皇直接被打成了“楚奸”,在大殿之上,差点被乱拳捶死。

    此时斗皇也已经明白,这些畜生就是借机生事,捶他两拳发泄发泄,那也是挺爽的不是?

    眼见着这些废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那处大夫也琢磨过来了,靠这些畜生想要翻本,可能性基本为零。

    而且斗皇大胆猜测,李解在郢都,搞不好还有卧底,而且级别非常高。

    斗皇怀疑的对象,就是什么事儿都不管的“环列之尹”项拔。

    随着郢都中那些在外地有着封地的实权人物逐渐跑路,斗皇终于有十足的把握确定,郢都的最大内奸,应该就是现在的郢都保卫战名义上最高指挥官项拔。

    要是之前看穿,或许斗皇会借机弄死项拔,然后抢夺指挥权。

    但是现在,他没有这样干。

    和那些封地在外的实权人物不同,他居然反其道而行之,命人返回权邑,让族人精英尽数迁往郢都,不管男女老少,都是如此。

    不是斗皇疯了,而是那处大夫认认真真地分析过了现在的状况。

    首先他断定楚国要等来援军,只怕也要一两个月,这还是最好情况,因为有勇气跟现在的李解刚正面的国家,实在是少之又少。

    而这样的国家,还得跟楚国关系不恶劣,那同样也是少之又少。

    那么不出意外,援兵或许会有,但搞不好这个冬天之前,是来不了的,等到明年的冰雪消融,那都是什么时候了?

    所以那处大夫斗皇的判断,外援靠不住,谁都靠不住!

    其次他断定李解的胃口很大,但李解胃口再大,也没打算把楚国的所有人都吃下去。现在放任郢都权贵出逃,只怕就是在筛选可用之人。

    那处大夫斗皇换位思考了一下,在郢都有能力出逃还能逃出去之后活下来的,一定是楚国内部的封君,最次也是老牌土族。

    对李解来说,这些人,基本就是废的,一个个拉拢过来的成本之高,不可想象。

    但是他们都跑了,那么剩下来在郢都的,不是跑不掉的,就是对楚国忠心耿耿的。

    不管是哪一个,对李解都是没啥威胁。

    前者就是韭菜,随便噶;后者因为李解控制住了楚王、太后,他们只能认怂,投鼠尚且忌器,何况自己的君王?

    所以这些逃不掉、留下来的人,对李解来说,都是有用的,而且是马上就能用上的。

    再次斗皇认为,李解把楚国打趴下之后,要面对的潜在强敌,可能就两个。

    一是借用援楚名义进行劫掠的外国部队,斗皇猜测可能是齐国或者燕国,但燕国太远,而且燕国太弱,根本撑不起这样的大场面,那么就只能是齐国。

    新仇旧恨一起算,这是齐侯干涉的动力。而防止李解一家做大,则是齐国权贵的共同心声。

    李解太强,就威胁到齐国商人在国际上的活动空间。

    二是吴国老牌世族,甚至包括现任吴王。

    如果说不知道“汉子”一事,斗皇可能也不会多想,但周天子私下里跟李解搞得这点花头,却是让斗皇料定,李解没打算继续对吴王虒忠心效死,早晚都是要开怼的。

    而此时,却是吴国为数不多可以搞一把李解的时候。

    对内可以用悖逆这个理由,对外,则是拉着齐国鲁国甚至宋国郑国卫国一起,围攻李解。

    吴王虒有这样的资格,因为哪怕是第二次逼阳战争,宋国也是向吴国认怂,而不是向李解,这一点,在国际上就有一个身份认知问题。

    当李解被打成叛逆,那么这事儿哪怕大家心知肚明,对宋国、鲁国、郑国等等国家而言,打赢了自然是吃肉,打输了,直接甩锅给吴国就是。

    明知道李解可能存在如此之多的对手,但斗皇没有任何侥幸心理,他直接认定李解一定会战胜这些对手。

    其信心来源跟实力对比无关,而是斗皇开始自我怀疑,他之前的经验判断,在李解身上都是失败的、错误的,那么在他下意识的第一判断之后,斗皇直接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之前的自己,肯定是全面错误。

    跟下意识的自己对着干,这就是斗皇现在的操作手法,先有了一个结论,斗皇再给这个结论找论据。

    一通分析之后,斗皇找到的论据,就是李解现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列国除非全部联合起来,否则没戏。

    那么列国会全部联合起来吗?

    显然不能。

    晋国正在称王,秦国说不定正要攻打楚国的西北地区,至于吴国,内耗之后还有没有精力跟李解正面刚,吴王虒有没有勇气宣布李解是叛逆,都是非常的不好说。

    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结果,李解会赢。

    于是乎,那处大夫既没有拆穿郢都“环列之尹”项拔是卧底,也没有选择跑路返回权邑保全性命,而是让家族精英子弟,迅速赶来郢都,不是打保卫战,是为投降做准备。

    斗皇猜测,即便他想要投降,可能明面上也不会是向李解投降,而是李解扶持赵太后或者楚王为傀儡,而留守郢都的楚国之臣,最终会以“迎回”楚王或者太后的形式,继续保存爵位官职。

    傀儡政府的官员,那也是官员!

    那处大夫斗皇现在盯着的,就是“迎回”楚王或者太后之后,能够获得的封赏好处。

    这是在正常情况下都捞不到的好处,但是特殊时期,却是未必。

    甚至“环列之尹”项拔,破例成为令尹、莫敖、司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将来即便是楚国重新恢复正常,这曾经的“破例”,也不能当做不存在,不但要认账,还得大肆表彰。

    就好比当年的“疾风知劲草”,直接让宋国戴氏,一跃成为宋国的实权家族,而且隐隐有替代子姓宋氏的意思。

    正如商无忌相信李解能摆平南线战事一样,斗皇也非常相信,李解有这个能力,把楚国搞成一片烂地,然后随便玩,就像他现在随便玩楚国太后一样。

    不过在此之前,那处大夫斗皇并没有闲着,抽了个空,带上自己几个子侄,前往项拔的住处。

    和以往不同,现在“环列之尹”项拔住得相当简陋寒酸,因为那是军营,基本没有什么娱乐设施。

    营地之中,一身麻布脚踩芒鞋的项拔,竟然还自己开辟了一块苗圃。

    别人问“上尹何至于此啊”,项拔就一脸的无私正义,表示“国家有难,主君身陷囹圄,为臣者,岂能心安?”。

    然后又表示勤俭节约是楚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要不是条件不允许,他项拔吃肉都不打算吃郢都成立的,而是吃城外的野味,不给国家增添一点麻烦。

    见项拔气节如此高洁,可以说是闻着伤心见者流泪啊。

    不过那处大夫斗皇带着斗氏本宗子弟上门之后,却是没有玩那一套虚头巴脑的。

    到了项拔住处,斗皇进门就是大笑:“哈哈哈哈……项子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老夫!汝为吴解内应,老夫已有佐证!”

    斗皇只是诈他一诈,哪里晓得项拔却是呵呵一笑:“贱命一条,何谈内应与否?纵使拔为内应,这‘环列之师’,不过是疲敝之犬,如何是淮水伯虎狼之师对手?”

    “两军相争,未战,岂敢言胜负?!”

    “权子又是何必?又是何苦?某……不过是苟全性命,权子若是豪气勇猛,便去阳水之畔,同沙东争个高低便是。”

    也不是瞧不起那处大夫的意思,在项拔看来,就权邑斗氏的这点人马,连李解的面都见不着,一个沙东,就能从郢都打到权邑,再从权邑杀回来,再打回去……

    鳄人的战斗力就是这么狂,不管统治的话,以李解现在的实力,随便横扫,但不是说打赢了就算了账。

    拥有绝对武力之后,还要有足够的管理人才来完成资源再分配,李解现在憋的,就是大量的官僚。

    和斗皇不一样,项拔算是从“底层”起来的,对血脉统治天然地有着敏感性。

    天下诸侯的“血统政治”,对他这种“底层”而言,吸引力不大,因为翻身翻本的机会太低了。

    跟前的斗皇却是不同,他的祖先是楚国君主啊,整个斗氏一开始就是宗室啊,是维护拱卫楚国王室的啊。

    甚至楚国数百年风流,也就是最近两三代楚王的辅政大臣,才不是斗氏把持。

    斗氏的影响力之强,内部血液替换,就足够维持他们的精英过得美滋滋。

    “血统政治”,斗皇也是无感的,天然是喜欢的,因为他投了个好胎。

    但是斗皇终究是权邑斗氏的当家人,现在他强行认定自己对李解的第一判断都是错误的,然后反其道而行之,再在这个基础上,寻找理论依据。

    只要论据成立,那就执行。

    所以,斗皇再怎么心知肚明“血统政治”是他最喜欢最合适的,也得内心强行转型,不但自己要转型,整个家族,整个斗氏,都要如此。

    李解带来的,不是“血统政治”,而是“官僚政治”,依附在淮水伯府上的精英、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商人……都是要通过一场场“考试”来遴选、筛选。

    甭管会不会有鱼目混珠还是说各种背后肮脏的朋友关系,但总体而言,这是优中选优、人尽其才。

    “唯才是用”,这一点,李解喊出口号的同时,也是如此执行的。

    当初执行的范围小一点,现在执行的范围大一点,以后自然是更大。

    倘若能够把李解打死,那么这个后来,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但斗皇反其道而行之的思考推断,就是认定李解能够反过来打死吴国楚国甚至中原诸夏。

    那么,现在早早地通过另类的方式归顺,也能更早地,以和平的方式,渗透进入淮水伯府的体系之中。

    产出成果或许要未来几十年甚至几代人,但斗皇完全等得起。

    跟现在的楚国抱在一起,只会死路一条,哪怕斗氏的的确确跟楚国休戚与共,不过与国同休的忠臣,他不想当,他还有家庭家族,还有成千上万的族人。

    李解一怒之下,整个权邑或许不会死干净,但把斗氏清空,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老夫体弱,岂敢同沙氏猛将相争?”

    “噢?”

    见那处大夫用玩味的语气跟他说话,还在地里薅小葱的项拔眼睛一亮,他同样露出了一个玩味的表情,然后微笑着对斗皇说道,“某在屋中,备有些许淮下面粉,都是淮中城磨制的,正好出来掐几根小葱,不若老夫下面给大夫品尝品尝?”

    “哈哈哈哈……老夫客随主便。”

    “请!”

    “请!”

    是夜,原本简陋的军营,居然还挺热闹,有灯火有欢笑,郢都有人打听到了消息,说是那处大夫有个庶女,准备嫁给“环列之尹”项拔的一个儿子。

    就是这儿子现在住得比较远,还在淮中城读书,短期内回不来。

    不过那处大夫斗皇表示这完全不是问题,斗氏可以把女儿嫁到淮中城去嘛。

    双方有敲定了一些彩礼问题,比如说“环列之尹”项拔认为可以在国际大城市淮中城买一套房子,算是小两口的。

    那处大夫一看亲家这么敞亮,表示他们斗氏也不含糊,陪嫁奴客就稍微提个一点点,原本准备陪嫁五千奴客,加个零,陪嫁五万奴客前往淮水。

    然后那处大夫又表示,堂堂斗氏女子出嫁,不能太寒酸,再配五百辆车,清一色楚国制式战车。

    反正放着也是放着,还不如拿来做彩礼,双方也都有面子。

    消息传出去之后,本就没底气的郢都权贵,又跑了一半。

    最后一点没跑的顶级权贵,则是咂摸出来另外一种味道。

    都这么个火烧眉毛的时候了,你们两家还有闲工夫结婚?还搞得这么声势浩大,生怕别人不知道?

    大家都不是傻逼,尤其是将左军的司马亥,他父亲做过少傅,他曾祖则是右司马,此后就是以“司马”为氏,主要根基,就是在郢都阳口一带。

    这次李解奇袭楚国,渚宫沦陷后的短短数天内,司马氏的大量土地,就被李解夺走。

    郢都城外的很多良田,其实就是司马氏所有,沙东现在组织秋收,收的就是司马氏的粮食。

    只是司马氏现在反抗不得,除了本宗还龟缩在邬堡之中,外围小宗小支,已经全部被统一管理。

    大量司马氏的奴客、族人,男的成了苦力,修桥铺路搭建房舍,女子同样参与劳动,割草、翻晒、脱粒、填装……没有一个人力在这个时侯是浪费。

    在前线的司马亥,并不是很清楚后方的状况,因为司马亥虽然是楚人,但自从父亲在少傅位子上被杀之后,他就长期流落在外,对家族中的变化,只能通过族人的消息传递,才能了解。

    真正掌握司马氏实权的时间,并不长,重新上来的原因,也只是他的特殊经历,对赵太后而言,控制起来要容易得多。

    所以司马亥虽然是司马氏,可并没有关心则乱的毛病,后方族人的生死存亡,他并非不揪心,但不足以促使他带着大军就回去救援。
630 都是大忠臣(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