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决议(2/2)
作者:吴钩雪明
    “如何从长计议?我等在这有时间计议,前线将士可等不得。军粮一旦用尽,军心一朝溃散,大势危亦。”张嘉双目如电,紧紧盯着梁翼的脸。似乎要从这张深不可测的面皮后,看穿梁翼真正的心思。

    “那就依张大人所言,拟旨征调幽并粮草吧。”

    “司徒大人,下官说的是在司隶及幽州、并州一起征调。洛阳大仓内尚有存粮数万石。为何不先行押运?”

    “不可,不可。去岁为了赈济徐州灾民,洛阳屯粮已然用去了七成。余下三成乃内廷和羽林卫的用度。怎能全部调走?”不待梁翼答话,许冕就抢先答到。

    “那京兆大仓呢?”张嘉语气咄咄逼人。他心下雪亮,对于前线来说,援军还在其次,援粮才是方起军的当务之急。

    “大司农刘大人和少府荀大人均不在朝,京兆屯粮之数我等也不知啊。”许冕无奈的说道。

    “梁司徒乃当世萧何。两京一十三州的钱粮税赋、兵丁人口,无不尽在梁司徒的胸中。你许大人或许不知,司徒大人岂有不知?”张嘉明白许冕是在随口敷衍,但却不明白梁翼对于征调粮草的态度为何如此暧昧。

    “咳咳,张大人责问的是。”梁翼轻咳了一声,紧接着又叹了口气面露难色的说道:“既然张大人定要知晓,那老朽就将实情告知各位。京兆大仓已然空了。”

    “空了??”

    “空了。此事老朽一直未向陛下禀明,在此像陛下及各位同僚告罪。”梁翼放下抚着胡子的手,从衣袖中掏出一叠公文分递给张嘉、许冕几人。“实情是,不光京兆大仓空了。司隶各郡县的钱粮、府库基本都空了。洛阳大仓里这点钱米,就是整个司隶部最后的积蓄。”

    此言一出,有如平地惊雷。不止张嘉一时间目瞪口呆,就连一直神游物外的王远也不禁侧耳,等着梁翼的说辞。

    “怎会,怎会一贫若此?”

    张嘉不敢相信国家已到了这步田地,但数十张公文确实是虞国府库十几年来林林总总的支出账目,上面清楚注明了每一笔开销的数额和用处。平乐十二年兴建长庆宫、平乐十四年承帝南巡、平乐十七年营建帝陵、平乐二十一年承帝五十寿辰......

    “老朽上任之时,国库就见了底。其后年年入不敷出,再加上各地灾祸贼盗频起,税赋更是一减再减。现如今,不过东借西挪,勉强度日罢了。诸位大人,如果今年各地赋税再减,别说平乱赈灾,就连各位的俸禄,老朽怕是都发不出了。”

    “赋税钱粮,是朝政头等大事。司徒大人怎么不早在朝中与各位公卿商议?”张嘉质问道。

    “商议又有何用?你张大人能撒豆成兵,也能撒豆成粮么?”许冕自然不会放过每一处讥讽张嘉的机会。

    “那西北前线的粮草该如何救急?”张嘉一时间也没了主意,根本没空理会许冕的纠缠。

    “洛阳大仓仅有存粮两万七千四百余石,就暂拨一万石供应方起吧。由戊己校尉张汤押送。另外,如张大人所言,老朽再遣使催调并州、幽州援助。可是以幽并的情况,也未必拿的出多少。”

    帝国繁重的事务都压在这个老人的肩上,在场的几人没有人知道幽州并州有怎样的困难。但看着梁翼凝重的神态,便明白情况绝不比司隶及凉州好过多少。

    西北的战事讨论已毕,少帝姚秉从龙椅上蹦下来,牵着旁边太监的手去找那位敏姐姐了。

    几位朝臣也从永安宫的偏殿里出来,沿着宫墙一路走出宫门。早有各家仆从驾着车在那等候,大人们互相寒暄几句,才一个个上车回府而去。唯有张嘉一个人走在最后,默默思量着廷议的结果。

    戊己校尉张汤是张嘉的长子,梁翼提出这个人选算是给足了张嘉面子,表明这一万石的军粮定能如期如数送到西北前线的诚意。而张嘉自己提出的征调幽州、并州军粮的想法梁翼也批准了。

    如此看来,这半日的朝堂论政,张嘉可谓大获全胜。可是张嘉脑子里反反复复,总是梁翼那张年过六十仍然犹如中年人一样干练的脸。他隐隐觉得似乎有哪里不对,但又说不上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