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张家卧底邹氏(2/2)
作者:燕赤狐
    “说,发生了什么事?”

    刘东见到董白时,怕她万一抽风救自己,那还了得,早就准备好的鸡血喷了董白一脸。

    见董白连匕首都拿出来了,刘东吞吞吐吐道:“小……小姐,张济发现我们了,我被派去靠近营帐.听到张济想杀掉小姐,可惜我被他们发现了……”

    刘东话落倒地闭气,没了气息。董白探了探道:“找个地方把他埋了。”

    ……

    第一次被活埋的感觉,赵云把刘东扒出来时,刘东吐出口里的灰尘:“他娘的,这种事应该教徐庶来做的。”

    这种话哪里能让赵云听见。

    “大哥,这就成了?”

    赵云把刘东挖出来时,刘东那不舒服的眼神,不知道心里再打着什么坏主意。

    “还能怎么样?我都死了,不由得董白不信,走吧!我俩去贾府,接下来就看徐庶的,只要张济死,张绣也活不了。徐庶带兵去给张绣报仇,大哥就略施小计救了那董白,以后你就去坐将军了,好好跟徐庶学学掌兵,对了你去通知一下魏延,让他别泡小娘子了,跟我去长安。”

    董白还真不是一般的生猛,当天晚上张济就稀里糊涂的死在了营帐里,贾诩一大早就听到讯息,赶往军营。

    “岳父大人,张济怎么死的?”

    刘东跟着贾诩,想知道张济是怎么死的。

    “是毒。”贾诩说道。

    毒无孔不入,眼下张济已经死了,张绣哭丧,徐庶在张济灵堂上道:“张将军,你怎么就不听我的呢?要是你听我的杀了董白,哪里会有今天的结果?”

    “你说是董白杀了我叔父?”张绣抓着徐庶问道。

    “你是傻子吗?除了董白?谁会杀你叔父?”

    大军军权张济都已交给贾诩,眼下张绣身边只剩下一些亲兵而已。

    那张绣的婶娘邹氏一听到董白:“绣,你快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张绣不言语,徐庶道:“虽然我只跟了张将军一天,但张将军对我那可是恩重如山,金钱.美人更是送了我不少,绣?你想不想替张将军报仇?”

    “仇?”

    张绣目光坚毅,道:“想。”

    “我上次发现董白时,他身边大约有几百人!就在城北的残破不堪的聂府上。”

    徐庶话都没说完,张绣就不见了。紧接着连邹氏也离开了,徐庶见此笑道:“看来张济的死绝非偶然。”

    等徐庶去见刘东时,说出张家有女邹氏.以及张绣离开后,邹氏明显去通风报信。

    “我去……我去……又一个大将栽在小娘子手上。”

    邹氏,容貌甚美。历史上其夫张济攻穰城时战死,之后张绣接管了军队,邹夫人随侄儿寡居宛城。

    曹操征张绣,张绣投降。曹操进宛城纳降时,曹操的侄子曹安民引邹夫人见曹操。曹操见其美貌,强纳之。

    张绣知晓此事后大怒,认为曹操侮辱了自己与其叔张济。

    张绣听从谋士贾诩建议秘密调动军队后突袭曹操,将曹操打得措手不及,大败而逃。

    曹操坐骑绝影身中数箭仍载曹操奋力奔跑,最终未跑出宛城死于此战。曹操长子曹昂将坐骑让与父亲逃跑,自己步战断后,战死。

    大将典韦率十数位精选的亲信护卫战于门前为曹操断后,他们虽兵甲不齐,但个个以一当十,殊死相搏,杀敌甚众后皆力战而死。操侄曹安民亦殒命于此战。宛城之败是曹操一生军事中鲜有的大败之战,邹夫人亦因此被后世称为祸水。

    有邹氏通风报信,张绣的结局可想而知,当张绣被邹氏亲手杀死后,此刻的张绣才明白了一切,自己的叔父就死在自己恭敬的婶娘手上。

    第二天贾诩就宣布投降荆州,三万大军又岂不明白缘由,若不投降荆州的话,他们的结果必然是断粮而死。

    贾诩不愧是贾诩,身有赵云徐庶在,三万大军被他俩忽悠的团团转。

    而刘表接到贾诩投降的消息,更是让人直接拨了十万担粮食,那堆积如山的粮草,看的三万大军眼睛都是幸福之色,这段时间他们吃不饱.好在不是冬天,不然早就饿死了。

    贾诩给赵云和徐庶安排了一个刘表特派员的身份,三万大军敢不听话吗?除非他们想饿死。

    “大哥,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徐庶虚凤果然不是白叫的,明明才智不错,就是不相信自己。

    “是真的!二弟.三弟,以后宛城就交给你了,切不了让我失望,尽快把三万大军操练起来。”

    .“放心吧!大哥。”

    不过三万大军而已,徐庶赵云岂能搞不定?当然刘东也说道要尽快恢复宛城的秩序,城中乞丐多,容易发生事端,不利于商户发展,带动民生。

    分田!这是刘东想到唯一的办法,当然刘东也不忘收租子,带领徐庶和赵云做地主,那些乞丐不会白种田,若无收成,刘东答应他们给他们拨粮,若有收成可够他们温饱,其他的粮食都要充公。

    宛城比起张济在时,街上已经见不到乞丐,而是分批住到了田头,什么养殖!刘东也就给徐庶说了个大概,宛城也有不少山,倒也适合养殖,不过刘东担心瘟疫,就告诉徐庶一旦发现病畜,立刻焚烧,当然定期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