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京城保卫战(1/2)
作者:乱世狂歌
    当日萧无邪离开的时候,曾经说过最多一个月的时间他便会回来。在走之前他和于子谦,朱佑樘商议过。而宁王一路势如破竹攻入京城也在他们的预料之中,所以早在萧无邪走之前,他们便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现如今叛军已经兵临城下,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相信无邪会回来的。但我们自己也要做好完全的准备,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打赢这一仗”朱佑樘神色坚定的说道。

    虽然现在的大明皇帝不是他,但他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小立志造福万民,今天就是他为万民出力的时候,所以他已经做好了战死的准备。

    花柳柳从小的梦想就是经商,所以他的心思永远只扑在赚钱上,但此时此刻他也感觉到体内的热血正在沸腾,就像是有一头猛虎要破体而出。他是将门之后,骨子里流着军人的血液,这一刻军人的血液已经在体内复苏。

    这些天来他一直在内疚不能跟随父亲战场杀敌,他觉得自己很无能。但此时此刻他要像个男人一样,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既然不能赴前线打仗,那么今天就是他的机会,绝对不能给自己的父亲丢人。

    三人的手仅仅握在一起,曾经的三大纨绔,早已经成长到一个新的境界。今日在最危急的时刻做出了最为重要的决定,他们从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但今天他们决定要让世人刮目相看,即便是纨绔也有自己的一腔热血。

    城外宁王已经做好了最后一次的军事动员大会,而与此同时城内于子谦也在召开最后一次军事会议。

    参加会议的包括朝廷主要的大臣和一众统兵武将,这是一次气氛压抑的会议。

    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他们将要面临的是什么,现在敌军已经兵临城下,只有战胜敌人才能保住帝都,才能保住大明王朝,才能挽救国运。

    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所以,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会议就是在这种压抑紧张的气氛下的开始了,首先讨论的便是如何作战的问题。禁军统领罗晋认为,目前的局势下敌军的实力要强于明军,要想退敌,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壁清野,坚守城池,待敌人疲惫,自然就会退兵了。

    毫无疑问凭城据守是上上之策,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大明一方只得依靠城池作战,这也是大明唯一的优势。自古以来攻城远远比守城要困难,因为他们要登高,爬天梯。

    城墙算得上一道天然屏障,所以罗晋的话一说出来立时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同。然而大多数人却不包括一个人,也就是只有一个人反对。

    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罗晋的提议也应该得到通过。但这次不一样,就算是赞同的人再多也没有用,因为这个反对的人正是现如今的最高军事长官,兵部尚书于子谦。

    神宗皇帝虽然是大明皇帝,但他将这件事情全权交给了于子谦。当然这一决定遭到很多文武大臣一致的反对,这并不是针对于子谦的。

    而是无论从哪一方面在众大臣看来于子谦都不具备这样的资格,于子谦还仅仅只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毛头小子。入朝为官也不足两个月,而且还是个文官子弟,从来没有打过仗,所以从哪一方面来说于子谦都不合适。

    然而神宗皇帝朱煜钧却是力排众议,在众多反对声中将整个重任交到了于子谦的手中。他也曾披挂上阵,驰骋沙场,又是大明帝国的掌舵者,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就如同他从万千军中看重凌靖一样,所以这一次他相信自己不会看错。

    起初众人还对于子谦不假以辞色,但在接下来的一系列事件中。人们渐渐的对这个新上任的最高军事长官开始佩服起来,因为于子谦的一系列命令每一项都切中要害,就算是那些真正的军人也比不上。

    如果不是于子谦的年龄摆在那里,他们一定会以为于子谦是一个久经沙场的盖世名将。就在众人的惊叹声中,于子谦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这个军事会议就是由他主持召开,也是会议召集人。在这个会议上人人都可以直抒己见,畅所欲言,但真正能够拍板的人,就只有于子谦。

    看着周围的人,他站起身来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朱煜镇率大军前来,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气焰十分嚣张。如果一味的坚守不出只会更加的助长他们的气焰,我大明开过近百年,太祖布衣出身尚能纵横天下,靖尘漠北,今日我辈岂能在小小叛军面前弱了气势”

    此时的于子谦浑身杀气凛然,俨然一派杀伐果断的大将军派头,令人胆寒!

    其实于子谦这样说一方面是为了鼓舞气势,另一方面罗晋的战略根本不可取。宁王此次造反可谓是合了天时地利,而且筹谋数十年准备的无比充分。根本不像罗晋所说的那样可以待敌疲软,他们兵精粮足,准备充分,如果战事拖久了,对大明反而不利。

    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京城现如今已经成了一座孤城,没有外援,时间一久不仅人心思变。就连军队的士气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此战不仅不能退缩,反而要主动出击。

第一百三十章:京城保卫战(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