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毒士贾文和,人命如草芥(2/2)
作者:冬天里的瓜
    王嵩让人引贾诩进来,贾诩身背荆棘,跪拜在地道:“草民冒犯冠军侯虎威,请侯爷责罚。”

    “草民?”王嵩听到贾诩自称草民,嘴一翘,开心地笑了。

    贾诩是李傕任命的冯翊令,在王嵩面前却自称“草民”,这传递给王嵩的信息就是:我现在不再接受以前的官职,而且现在是没有主公的自由之身,你要你看得上我,我就从了你算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是的,正是草民。”贾诩接着说道,“张绣将军原本要投靠侯爷的,因草民劝阻,才冒犯侯爷,恳请侯爷放过张将军,我等愿开城投降侯爷。”

    “区区弘农城,我早晚破之,文和似乎诚意不够啊。”王嵩似笑非笑地看着贾诩道。

    贾诩一惊,心想莫非王嵩知道我会将函谷关做为大礼晋见?

    “不知函谷关送与将军,诚意是否足够?“贾诩只好老实回答。

    “还是不够啊,文和再想想看。”王嵩继续加码道,脸无表情地看着贾诩。

    “这,还请侯爷明言,只要是我所有,皆可做为诚意送与侯爷。”

    贾诩硬着头皮回答道。他本是惜命之人,此刻还真担心王嵩要了自己的命。

    “哈哈,最好的诚意便是文和来做我的军师,能得文和相助,胜过十个函谷关,一百座弘农城!”

    王嵩看看敲打得差不多了,哈哈大笑着走上前去,扶起贾诩,亲自为他解去捆在背上的荆棘。

    贾诩再次跪拜下去,说道:“贾诩拜见主公,愿效犬马之劳。“

    王嵩扶起贾诩,拉着他在自己军帐上首位置就坐,当众宣布拜贾诩为前军师。

    接着,王嵩让人带来张绣,亲为张绣解绑后,问道:“张将军的枪法,不知何学自何人?”

    张绣道:“恩师姓童讳渊。”

    王嵩笑了笑,问道:“你可知尊师现在何方?”

    张绣道:“末将年少之时,曾得恩师指点,只是艺成之后,恩师便云游去了,后来一直不曾杨见,你可知恩师下落?”

    王嵩苦笑一声道:“几年前知道,不过此时身在何方,吾亦不知。”

    张绣惊问道:“冠军侯如何知道?”

    王嵩笑道:“真是大水冲走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啊,”

    说罢,便将当初学艺于杨彦和童渊的事又复述了一遍。

    张绣听完,后悔不已地说道:“早知冠军侯是我师弟,又何须打生打死!”

    随后,一切水到渠成,张绣认王嵩为主公,王嵩拜张绣为威远将军,让他去收拢弘农守军。又让高览带8千兵马,前去接受函谷关。

    此战王嵩虽然错失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并且损失5千多人。但收得西凉兵将近3万人马,又得了贾诩和张绣,也算大赚了一把。

    大军休整三天后,关羽率5万军赶到弘农,郭嘉和对戏志才也随军赶到,谈到弘农之战,众人感概不已,对贾诩之才也是深感佩服。

    接着王嵩派关羽及华雄扫荡河东及洛阳周边各地,各地郡县望风而降。

    于是王嵩以程昱为洛阳令(相当于太守),韩浩为弘农太守,毛介为河东太守。又从北方书院中及并州各郡中抽调基层官员,治理这饱经战乱的三郡之地。

    却说曹操以洛阳残破且西凉兵迫近为由,将汉献帝送到自己的领地许县。在许县修建皇宫,改许县名称为许昌,做为大汉朝的新都城,从比,将汉献帝牢牢的把握在了自己手中。

    消息传到邺城,许攸对袁绍道:

    “将军四世三公,世代忠义,如今大汉内乱四起,而冀州安定,繁华富庶,军力强大,将军应该让曹操将皇帝送来邺城。这样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代天子以伐不臣,天下谁能抵御?”

    郭图出列道:“汉室衰微已久,天子早已名存实亡,兴复汉室已经无法做到。如今群雄并起,就如同战国七雄时期一样。如果将天子安置到邺城,动不动就要听从皇帝命令,我们的权力就受到了限制。”

    淳于琼也道:“若天子来了邺城,假如我们不尊从皇帝的旨意,就是抗旨,尊从皇帝旨意,我们就放不开手脚,还是让天子留在曹操那里好些。”

    袁绍认为都有道理,不能决定。

    许攸又道:“虽然汉室已经名存实亡,但是太义还在。皇帝还是可以颁布圣旨赏赐或讨伐各路诸侯,各路诸侯碍于汉室的名望多少还是有所顾忌的,如果诸侯敢公然反抗就是篡汉了,那就会失去大义名份。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在接下来的诸侯争霸中占尽先机!无往而不利啊。”

    袁绍一听,还是觉得许攸说得更有道理。于是,就派人和曹操商量能不能把天子转移到邺城,曹操也不傻,就以皇帝不愿去邺城为由拒绝了。

    天子定都许都之后,封曹操为大将军,封袁绍为司空。袁绍很生气,写了封信给曹操道,其大致意思是:

    “好你个曹阿瞒,以前跟我一起偷人家新娘,被别人追着打,要是没有我的帮助,你早就被人打死了。从小到大,都是我袁绍罩着你。你干了那么多缺德事,每次都是我在给你背黑锅。现如今居然自己做大将军,让我做司空,真是太忘恩负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