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乱世藏智者,退敌三封信(2/2)
作者:冬天里的瓜
    “现在就可献于后将军大人。”

    说着,孙策叫来随从,自所带包裹中取出一个丝绸包着的东西,双手呈给袁术。

    袁术打开丝绸布包一看:只见一块方圆四寸的“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背螭钮五盘”的玉印,其中一角缺损,以金子镶补,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正是帝皇的镇国神宝---传国玉玺!

    袁术大喜,立即任命孙策为折冲将军,统兵五千,征伐江东。

    杨弘想阻止,也来不及了,只好叹息一声,不再说话。

    待孙策接令走了之后,袁术对杨弘道:“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占据会稽,孙策只有五千士兵,未必能有什么作为。”

    杨弘见事已至此,只好随声附和

    孙策用传国玉玺,从袁术那里借兵五千,兵士虽然不多,但孙坚旧部勇将甚多,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帅之才,孙氏一族也是将才不少,加上有周瑜这个顶级军师,势力不可小觑。

    孙策遂率孙坚旧部和自己的五千精兵东进。一路上,不断有人来投,孙策的队伍不断壮大,到吴景的驻地历阳时,已有八千多人。

    此时,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阳太守。周尚带兵出来迎接孙策并赞助军粮。孙策大喜,对周尚说:“有了你的支持,大事一定成功。”

    初平四年(193年)年底,二十一岁的孙策在周瑜、程普和黄盖等人的支持下,从寿春出发,横扫横江各地,连战连胜,攻势无人能挡。

    起初,百姓听到孙策将要到达,全都惊慌失措;各地官员弃城出逃,纷纷躲入深山。及至孙策到了之后,才知孙策军纪非常严明,从不对百姓进行掳掠。于是地上民心归附,每到一地,百姓都惮食浆壶,以迎孙策之军。

    再加上孙策相貌英俊,言谈幽默,性格豁达,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善于使用人才。因此,很被士族及百姓看好。得到了士族和百姓的一致拥戴。

    孙策势力进一步扩大后,周瑜对孙策说:“我们虽占居了横江一地,但要想向江东发展,必须先打败刘繇,如今彭城国相薛礼驻守秣陵城,下邳国相丹阳人笮融驻军秣陵县南,都拥戴刘繇为盟主。

    我们应该先打败薛礼和笮融,剪除刘繇的羽翼,然后再与刘繇决战。“

    孙策认为周瑜说得有理,不过,虽然军队扩大到了二万多人,但是粮草和器械都不足以支持接下来的大战。因此,孙策有些犹豫不决。

    负责情报的程普,及时地向孙策提供了一个重要情报:“刘繇的的粮草器械仓库就在牛渚的营地!而且牛渚营虽有三万大军防守,但守将樊能、于糜极好酒色,每天饮酒作乐,军纪较为松驰。”

    周瑜听到之后,立即心生一计,让朱治扮做商人,携带大量美洒和美女,从牛诸经过,遇到牛渚官军拦路收税时,顺便将大量美酒和美女送给樊能和于糜。

    商队巴结关卡守将,这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当夜樊能等守军将领纵情酒色,都喝得酩酩酊大醉。

    孙策亲率五千人为先锋从历阳渡江,突袭牛渚营,牛渚守将樊能、于糜等人宿醉未醒,不及提防,被一击而溃。

    樊能,于糜也在亲兵的护卫下,被溃兵裹挟,仓惶逃奔。

    孙策缴获了大量粮谷、战具。周瑜随后统一万大军前来,取所获取的战甲器械将军队全部武装起来。

    随即孙策进攻屯扎在秣陵(今南京)以南的笮融,大败笮融。转攻秣陵城,守将薛礼弃城逃走。

    樊能、于糜溃逃五十多里后,才得到知突袭牛渚的只有五千多人。连忙让亲卫队四处收拢溃兵,得二万余人。二人对溃兵稍做整顿,便领兵再回牛渚。

    此时孙策留在牛渚的守军,不足五千,得知樊能大军来攻,立即弃营并派人向孙策禀报。

    孙策领大军回师,乘樊能,于糜立足未稳,攻入营寨。

    樊能与于糜双战孙策不下,反被孙策杀死。但混战之中,孙策被流矢射中左肩,翻身落马,幸得黄盖救起。

    樊能和于糜死后,刘繇的守军纷纷投降,周瑜收拢降兵,共得一万五千余人。

    孙策回到牛渚营地,周瑜献诈死之计,令全军举孝。笮融闻之大喜,率部进攻牛渚,一头撞进周瑜设下的埋伏,被斩首数千级,大败而逃。孙策趁胜挥师东进,秣陵、湖熟、江乘等也都被孙策击破。不久之后,程普又攻破刘繇驻在梅陵的军队,与孙策合军一处,兵锋直指屯兵在曲阿的杨州刺史刘繇。

    笮融、薛礼兵败逃回曲阿,刘繇大惊,欲亲领大军征伐孙策。

    笮融劝谏道:“孙策兵锋之盛,较其父孙坚尤甚,使君不宜与之浪战,当择一坚城,待其来攻,挫其锐气,耗其兵力,然后击而胜之。”

    刘繇听其言,便命笮融屯兵在零陵城拒敌。刘繇自领大军于神亭岭南边安营下寨。

    原本的历史上,孙策与太史慈在神亭岭酣战而名传千古,如今太史慈跟了刘备,神亭岭之战又会如何呢?还有那凭一己之力,挡着程普等十二员大将,力战而亡的曲阿无名小将,命运又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