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益州乱将起,何时征贵霜(2/2)
作者:冬天里的瓜
    赵云的信中向王嵩报告了刘备暗中增兵夷陵防线的情况,黄忠和太史慈都出现在了夷陵。同时,也向王嵩报告了有些太守暗中私自征兵的消息,据贾诩获得的情报,犍为太守孟达,牂柯太守吴兰,越嶲太守杨怀,犍为属国相张裔,蜀郡属国相扶禁都有动作。

    比较老实的只有广汉郡太守严颜,巴郡太守法正和蜀郡太守向存。

    而王景的密报中,则报告了吴懿的长子吴班曾暗中现身刺史府的情况。

    戏志才道:“董和是吴懿同为刘焉的老臣,主公入蜀之前,董和与吴懿关系甚好,只是后来在是否投靠刘备的问题上出现在了分歧。因此,董和是不会主动抓捕吴班的。”

    郭嘉道:“吴懿的吴家是巴蜀最大的士族,吴懿投靠了刘备之后,因主政益州的董和和各郡太守仍然是原益州牧刘璋手下的官员,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并没有被打破,吴家在巴蜀的利益并没有受损太多。”

    戏志才道:“听说吴懿将女儿嫁给了刘备,还生下了两个儿子,分别被刘备取名为“永”和“定”。现在到备有四个儿子,前两个儿子分别叫“封”和“禅”,这两个儿名为“永”和“定”,加在一起就叫“封禅永定”。

    从这四个字,可以看出刘备其志不小啊。”

    王嵩笑道:“四个儿子的名连起来就是“封禅永定”,只有帝王才会这么给儿子取名的,呵呵。”

    戏志才又道:“当年主公入益州时,刘璋的长子刘循后来被人救走,一直没有找到。据王景说,刘循也曾暗中在成都出现过。而益州刺史董和并没有就此事做出反应,王景认为董和很可能参与其中。”

    王嵩道:“现在还没有情报显示董和有参与叛乱的迹象,只是立场不够坚定而已。

    董和儒腐,倒是不足为虑,只是刘循此人,比其父刘璋可是要强上不少,若是刘循早生几年,有刘循辅助其父刘璋,以益州之险,外人未必夺得了刘璋的基业。”

    原本历史上,刘循在抵抗刘备入侵的战争中,打得有声有色,后来退守雒城,面对刘备大军的围困强攻,坚持抗战,这一守竟然将刘备牵制在雒城城下一年有余!连凤雏庞统也丧命在雒城之战。

    刘循后来城破被俘,投降了刘备,刘备封刘循为奉车中郎将。由此可见,其能力不可小觑。

    郭嘉道:“刘循能力确实不错,其亲信郑度和庞羲也都颇有智谋。不过一切早在主公意料之中,刘循越有能力,益州士族跳出来参与叛乱的越多,反而越有利主公以后对益州的治理。

    对于士族势力强大的益州,还真要像主公说的“大乱之后才能大治”,杀得人头滚滚,才能在新秩序下重新发展起来。”

    王嵩点了点头道:“奉孝说得没错,只是待益州平乱之后,要更换很多文武官员啊,你帮忙通知一下荀彧,让他要提前有所准备。”

    众人正在讨论益州之事,皇甫鹂前来禀报说魏延已到城外三十里。王嵩闻报,立即传令唐王府官员,随自己去城外十里相迎。

    早有准备的王府官员立即行动起来,摆出隆重的国王仗仪,簇拥着王嵩华丽的大轿,向城外而去。

    魏延得知唐王出城相迎,不敢怠慢,连忙催促着车队向前赶路。待接近十里亭时,但见亭中旌旗招展,鼓乐宣天,一抬宽大的辇驾旁边,站着一位身材高大,气宇轩昂,身坡王袍之人,正是唐王王嵩。

    魏延唯恐冲撞了辇驾,连忙远远地翻身下马,步行来到王嵩之前,向王嵩行礼道:“末将魏延,微末之功,不敢劳唐王远迎,实在惭愧。”

    王嵩上前扶起魏延道:“文长乃吾之班超也,如今羌乱已平,平羌将军之号已无意义。从今天起,你就做孤的定远将军吧!”

    魏延大喜,再次向王嵩致谢。这可是一个名传史册的将军称号啊!

    王嵩顾谓左右文武道:“文长之大功,不在福禄城大破叛军,亦不在取许岳首级,而在征服鄯善国。国之战争,有内战外战之分。内战乃兄弟之争,不得已而为之也;外战乃华夷之争,开疆拓土,扬我汉人威名于万里异域之外,方为我民族之英雄也。”

    顿了一下,王嵩又道:“吾甚恶秦将白起,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军;亦不喜项羽巨鹿之战坑杀二十万秦军!无论赵军秦军,皆我华夏同胞。

    吾独爱卫青,霍去病,班超,护我大汉百姓,宣我大汉国威,才是我族之真英雄也!”

    一众文武尽皆叹服,高呼:“唐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