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教育(1/1)
作者:山上雪
    〈网线已修好

    后世很多人说,古代当皇帝幸福,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无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当京官也不错,高高在上.人人敬畏,仆役一大群,出个门也可前呼后拥,即使是一县知府,也是十万雪花银,收钱收到手抽筋........

    佳宜真的回到古代了才知道,表面风光,背后却更辛苦.

    根据对野史研究,清代皇帝在宫中的日常生活有严格的规定,除国朝大典外,每天日出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左右就要起床、请安、早读;这些都有宫廷书记官记载,如果哪天起晚了,就会记一笔皇帝不勤勉.综观清一朝,康熙,雍正,乾隆,都算是勤奋的了.

    如果说换个现代人,恐怕没几个能坚持下来

    都说皇帝起早,那再看看京官大臣.清朝每天7刻上朝,皇帝住的这么近都要破晓即起,大臣们就更早了,皇城附近的尚书,大学士,一品大员等起床时间,相当于北京时间5点,至于住的远点的二品三品大员,那可就是鸡鸣3点就必须起来了.

    轿子走的慢,皇城也是很大的,再加上进出宫里的检查和重重叠叠的宫殿,路上花费的时间可想而知,想晚点起,都难啊..

    戏文中常说:朝臣代漏五更寒。

    意思是说,大臣们每天早上五更天就得上朝,等着朝见皇帝。五更天相当于清晨的5点到7点.那时的皇帝和大臣确实比较辛苦,有的家住的远的担心迟到甚至要半夜爬起来。

    即使空前绝后的康熙一朝,也只是把上朝时间推迟半个时辰,不敢有大的变动,这是祖制.

    现在是乾隆四十二年,皇帝,大臣上朝8时,各地的县丞也是8点就的到衙门..

    所以尹全作为宣化府丞,也是每日8时到衙门处理公务的。

    相比大京城,宣化城就显得小许多。古代的城和我们现代不同,古代城池都是有城墙包围起来的,进出只能走城门。

    宣化城有南北两城门,北门拱平门,南门昌平门。城内主街道是典型的“井”字路,余下就是延伸出的数条小道胡同,总的来说有北方独特的城市色彩,也很规整。翻了很久的书,可能了解的有限,大概明白宣化府应该是在京城和清朝发家地奉天之间,具体在什么位置,归属哪里暂时就不清楚了。好像也是康熙末年年旗人回屯策略后,才渐渐兴起的城之一。

    宣化府衙门是在宣礼路正中。宣礼路是靠近北城门的主街,东西两边多为在衙门里办差的小官小吏以及少量富商的住宅,相对安静。另一主路永平路就显得繁华热闹很多,城中商业店铺集市多集中在此地。

    原本尹全刚到任时宣礼路后衙有个两进四厢的院子是给他的.但在京城里住惯了宽畅,那里显然看不上,最后在附近租了一商人的大院才算安顿下来.因为离得不算太近,虽然已经是冬天,尹全的车轿今天早晨还是要在7时2刻就从家里出发.

    佳宜辰时6点1刻就起来了,这个家里的规矩是早饭在一起用的.7时开饭.

    虽然起早很难,但佳宜决定以后还是坚持早起,和父亲与嫡母一起用餐,她虽然想低调点慢慢适应,但低调也不能不见人啊她还想抓住机会刷好感值呢,在古代,对于女子来说,父母是很重要的,这点她还是知道的.所以早餐,这样一个刷存在感的机会,她这个只能自己表现好点的小小庶女可不要错过。

    俗话不是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大事都是有父母做主,何况其他.要想过的好,哄好长辈是一定要的.

    "夫人,瑞儿和佳宜还没起吗佳宜刚走到厅口,正好听到一个略微厚重的男子的声音.想来就是她现在的父亲了。

    进了屋,抬头一看,果然有一穿着官服的微胖男子坐在首位侧身在和嫡母说话。佳宜记忆中父亲的形象也慢慢清晰起来,此人就是钮祜禄氏尹全了。

    “阿玛,额娘,早安"佳宜规规矩矩的请安。

    "宜儿来了,快坐吧.."尹全点了点头,嫡母李氏有些提不起精神的说道.佳宜表示她有些疑惑,但现在不是开口的时候。

    丫鬟轮流着上饭菜,每人一碟松囊鹅肉卷,一碗奶子糖粳米粥,再加些南瓜粉制成的小糕点.这已经比佳宜意料中丰盛不少了.

    昨天感兴趣,她已经了解过,本朝,老百姓大多以耕地为生,每天只开两顿火.,早上起来也就是揣个饼就干活去了.也只有大家府里清早才有专程准备的膳食.虽然疆域辽阔,吃食多样,但本朝皇帝,朝退时,赐大臣早食,也只是一粥一菜一糕点.

    "我来了,我来了,"尹瑞只穿着小衣就进了厅,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李氏脸色好了一些,说了彩棠几句,接过外衣,亲自给尹瑞穿上。

    尹全无语,表示也有些习惯了,想着孩子还小,以后再管教。

    “这孩子快被宠坏了.”尹全表现的很高兴,对着这个唯一的儿子,嫡子,他还是很给笑脸的。李氏这会儿看起来也精神了许多。

    早饭过后,尹全叮嘱了几句就起轿出门了.

    我是可爱的分割线

    本朝帝王吸取了前朝的历史经验教训,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所谓上有所好,下必行之.整个社会风气都注重教育..满族的大家府里,子女都会请先生教习,

    这种重视不是简单的说说,在本朝,教学的先生很受尊重,学生的日常学习也很严格,就拿皇子来说,清朝规定,皇子6岁虚岁开始读书,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由于清朝是“马上得天下”,因此对皇子、皇孙的骑射武功的训练也十分重视。

    每天下午3点半左右皇子们放学后,吃过晚饭,还得上一节“军事体育课”骑马射箭..所以每天的学习时间达到12个小时以上。想想,和后世的备考生有的一拼.

    皇子读书在上书房乾清门的左侧,上书房的规矩极严,皇子读书要正襟危坐;夏天也不许摇扇子;这点就比后世严格多了,后世可是有电风扇,而且也没有老师不允许拿扇子啊

    午饭时候,侍卫送上饭来,吃完不休息,继续功课。上书房只有元旦、端阳、中秋、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这几天放假,一共5天,除夕也不放假。可怜啊,后世怎么说还有五一,十一,暑假,寒假的,最少也有30天.

    清人赵翼在檐曝杂记中曾有生动的描述:“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

    皇子如此,其他亲王,伯爵的府里自然差不了多远.都有专请的先生.并且为了推动满族大臣的子女多学习,历朝皇帝都给每个皇子选伴读,这是亲近皇家的的好机会,所以本朝满族里学习风气一直长盛.

    现在已经冬至,尹全算算已经在宣化府第三年了,三年一轮换,再过一个月,他就要带着家小回京城过年,看看老父亲,然后等待来年吏部的调任.三年没回京了,府里,李氏这几天已经忙着在准备,要备年货,年礼,盘点府里三年收支,告别一些官家夫人等等,事情还真不少.书上说,大家夫人无所事事,看来是冤枉了.家家都有一本帐.

    尹瑞今年6岁了,以前年纪小没有进伯爵府的学堂,所以在宣化城这里,一个月前尹全专门请了宣化府里名声很好的孔先生来教习识字,因为尹全现如今只有佳宜他们两个孩子,尹瑞又喜欢和佳宜呆在一起,为了尹瑞能更好学习,佳宜庶女的身份幸运的也跟着行了拜师礼,学些千字文.虽然不到一个月他们就要回京了,但是课程并没有停.吃过早饭,他们就要去前院跟孔先生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