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骤变的局势(1/2)
作者:无尾熊a
    进入1885年2月份,班宁通过电报向君士坦丁汇报,刚果铁路公司的筹款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其中王室出资100万法郎,布鲁斯考特家族出资50万英镑的前期投资也得到了相应的股份。

    比利时人得到了2500万法郎中1500万法郎的份额,剩下的交给了英国和德国的私人团体。

    之所以比利时人得到如此大的份额,也是因为比利时相比于英法德来说,实力相对逊色一筹,比利时人作为刚果铁路公司的大股东,刚果政府在管理中更加方便施加影响力,而不是经常面对大国的压力。

    同时成立了一个基伍省黄金开采公司,负责之前勘探发现的金矿,股份由这次出资投资铁路的股东份分配。

    刚果政府以金矿所有权做筹码,希腊总公司占据了黄金开采公司30%的股份。

    无论如何,刚果的铁路建设总算是步入正轨了。

    时间进入到九月份,希腊驻保加利亚大使传回消息,土耳其的东鲁米利亚发生了动乱,当地人占领了奥斯曼帝国总督府,要求与保加利亚合并。

    到了1885年9月18日,保加利亚大公宣布兼并东鲁米利亚省,并于次日前往东鲁米利亚首府普罗夫迪夫,受到那里保族民众的狂热欢迎;

    东鲁米利亚的居民大部分是保加利亚人。

    整个巴尔干半岛的局势骤然升温。

    在此之前,保加利亚的领土仅有巴尔干山脉北,多瑙河下游以南的莫西亚,大约6.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而东鲁米利亚则是巴尔干山脉以南的一块土地,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左右。(就是今保加利亚的南部地区)

    这无疑是保加利亚对于国际格局的一次挑战。

    整个巴尔干半岛的局势错综复杂,原本的东道主奥斯曼土耳其的衰落,导致了其势力范围的收缩。

    而奥斯曼土耳其的巴尔干半岛领土,让各国垂涎三尺。

    其中尤以俄罗斯与奥匈帝国为甚。

    在巴尔干地区,大国的博弈,宗教矛盾,民族主义的兴起,所有的一切夹杂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

    嗅到风声的君士坦丁,立刻快马加鞭,赶回雅典,直觉告诉他,雅典政坛风波将起。

    这并非是君士坦丁杞人忧天。

    1878年的俄土战争后,胜利的俄国逼迫奥斯曼土耳其签署了圣斯特法诺条约,宣布在巴尔干半岛建立一个保加利亚保护国。

    条约中的保加利亚领土包括莫西亚,东鲁米利亚,全部的马其顿地区,面积达到了16万平方公里。

    这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奥斯曼土耳其欧洲部分领土。

    这自然引起了周边各国,包括奥匈,塞尔维亚,希腊,以及英国的反对。

    这是明摆着的道理,俄罗斯打败了奥斯曼土耳其人,使得保加利亚得以从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统治下独立出来,两国又都是斯拉夫人(保加利亚语和俄语很像,两国都信仰东正教,连宗教都相同,可以无障碍交流)。

    自然而然的,俄罗斯人认为保加利亚应该感激自己,以家长的心态来看待新生的保加利亚。

    1879年4月17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任命他22岁的内侄亚历山大·冯·巴滕伯格出任保加利亚保护国首任大公。

    是为保加利亚亚历山大一世。

第五十五章 骤变的局势(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