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刘天一(2/2)
作者:松花江里的鱼
    “道不同不相为谋,后会无期。”

    接过布包,张子健回应了一句。

    转身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他紧张的出了一身汗。

    走出软卧车厢后,张子健问道:

    “大哥,打开看看,钱包对不对。”

    返回的途中,张子健将布包递给丢钱的大哥。

    “没错,就是这个包,我娘特意用花布包起来装到随身的包裹中,里面的钱数也对。”

    “大恩不言谢,小兄弟,一句话,今后上刀山下火海。”

    两个人回到自己的车厢,大哥对仍在抹眼泪的母亲高兴地说道:

    “娘,太好了,这位兄弟已经把钱找到了,爹有救了!”

    “恩人,你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

    大娘拉起张子健的双手不停的说,流出了激动和感激的泪水。

    时间还早,张子健就与丢钱的大哥闲聊起来,这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大哥叫刘天一,三十岁,家里独子,父亲是冰城机械厂老工人,为了他已经提前退休,他接班到厂里当工人整整十年。

    当年国家有政策,如果企业工人提前退休,有一个子女可以接班到父亲或母亲的单位工作,也算是铁饭碗,一辈子就有保障了,这样单位的固定编制也不会发生变化,算是职工的福利之一,所以许多工人宁可提前退休少拿退休金,也要让子女有一辈子安稳的工作。

    可是后来企业接班的人太多了,单位还得正常经营运行,负担却越来越重,慢慢的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每年企业的退休金支出都是一个极大的数目,在某些企业甚至一个工人需要挣出几个人的工资才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转。

    同时还因为提前退休的工人都是企业具体干活的人,有多年工作经验,但是新接班的年轻工人什么也不会,只能打杂。

    没有办法之下后来企业接班的人大部分被放到另外一个组织,就是企业单位的附属部门大集体,但是一般来说大集体已经没有国家的正式职工编制待遇,属于二等职工。

    但是企业仍然负担很重,因为大集体的职工也得企业给养着,不能脱手,对于东北城市的重工业企业来说,不是一家两家,而是上百家,企业经营不下去开不出工资,也不能饿死,只能是找政府解决困难,政府可想而知太难了有心无力。

    计划经济时还好一些,没有破产制度,企业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也得给工人开支发钱,企业没有钱了只好向上级部门要钱,而上级部门自然而然向国家要钱,国家只好拆东墙补西墙。

    可是如今是市场经济了,企业可以破产了,工人可以下岗了,可以不发工资了,但是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才刚刚开始建设,远水解不了近渴。

    去年冰城机械厂的改革失败破产,工人下岗失业,领导不知去向,刘天一刚处的对象也黄了,全家人的生活一下子陷入绝境。

    他在工厂挣的工资本来就低,全家人也就是勉强糊口。

    失业之后也没有在其他工厂找到工作,只好每天在街头站大岗打零工。

    没有办法,他的老父亲经人介绍到盛京建筑工地打工,做力工几个月后突然感到腹部剧痛,工友们将他送到医院,一检查,急性胆囊炎穿孔,腹部感染,必须立即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

    家里没有余钱,他和母亲到处借钱,也没有借到多少,好在机械厂里有一个孔大哥,为人仗义,交游广阔,现代及时雨,帮助他筹集了一万元钱,母子两个连夜乘火车准备到盛京医院救人,万万没想到遇到了小偷。

    他打算陪母亲到医院后,母亲留下来照顾父亲,他回来跟随孔大哥一起去做些生意,听说现在SL和中国边贸生意很火,能够赚钱。

    他是一个孝子,也是一个憨厚之人,虽然不善言谈,但是知道感恩,对于张子健出手给予他们的帮助虽然嘴上没有太多的感谢之词,心里早已经是铭记于心。

    刘大哥将冰城家里的地址留给张子健,希望他回到冰城后联系他。

    盛京到了,刘大哥和母亲在依依不舍中告别了张子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