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第十一个任务 阿Q要姓赵10(1/1)
作者:白痴口香糖
    第二天一早报馆的职员陆陆续续来上班了,陆仁炳召集所有人开会,清点了一下人数,这间报馆总共8人,昨天的几位女士都没有来。

    应该是已经各奔前程了,这一点陆仁炳并不是特别关心,他跟那些人真的没有太多关系。这家报馆加入革命党的人,都已经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这些个,都很年轻,算是积极分子吧。他们大多受过新式教育,少数几个还有去国外的经历。

    最重要是的是,他们都激情澎湃,很有冲劲。这就不错,陆仁炳手头没人可用,有这些人就可以。

    陆仁炳跟他们打过招呼之后,就吩咐他们开会。商讨中国女报第三期的出版问题。

    没有什么客套,陆仁炳跟他们这些年轻人,没啥共同语言。他就是个没的感情的报业资本家。不需要跟员工套近乎,他能依仗的就是自己的钞能力。他相信只要钱到位,这些年轻人就会给他卖命。

    他已经了解过报馆内的,基本情况。因为女报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秋瑾朋友的募捐。约稿要主要是靠秋瑾的人际关系,稿酬约等于无。他们这些职员的工资,也基本上只存在于账面上。

    经费紧张,他们这些人已经两三个月没拿到薪水了。这年代报社编辑,记者属于中产阶级,在大报社拿个四五十银元算是平均水平。,总编,副总编经理拿个一百多元。其他撰稿人润笔也不便宜。

    这些对于中国女报来说,根本全部都是欠账,她们全部凭着一腔热情在工作。但是这是不可持久的,再怎么样,约稿人不给润笔,邮费电报费用总得给吧。印刷费用,报刊的邮寄费用也得付吧。编辑,工人的基本生活还是得保障吧。

    沪海这个鬼地方寸土寸金,体面一点的房子,租金一个月至少也得七八个银元,吃喝拉撒怎么着也得十几个银元,再加上交通费用等一干消耗,就不再详细记录。即使这些年轻人,家里都有点底子,那也总不好一直啃老。

    这就给了陆仁炳收买人心的机会,钞能力就是霸道。会议一开始,陆仁炳便首先宣布,补齐所有职员应发工资。并且将以前报馆应付的,稿酬及拖欠的各地代销点的费用都结清。

    然后就是各人工资,在原本的基础上上浮10%,以后再根据各人的工作,再做调整。

    仅仅这一条,就让情绪低落的重任,精神大震。士气顿时恢复不少。

    负责会计出纳的两个年轻人,顿时开心起来。之前报馆再决定解散的时候,对于各地的欠款,是最让他们头疼的事。有些人的钱,欠了也就欠了。但是各地负责分销点的钱,可不好欠。这涉及到人情和信用问题。现在陆仁炳接收了报馆,他们还担心陆仁炳这个新老板,会赖账呢。

    陆仁炳当然不会赖账,他还想着继续之前的分销途径和人脉呢。那些秋瑾约稿的人,都是这个时代的女权先锋,是以后必须拉拢的存在。陆仁炳跟人家没有交情,只能靠金钱来维持了。

    安排了这些事情,陆仁炳开始讨论中国女报的出版问题。

    陆仁炳先看了一下他们已经安排好的版面,这时候的女报,与其说是报纸,不如说是期刊。1月14日创刊发行了第一期,本应二月初版的第二期,因为缺钱拖到了三月,本应三月初版的第三期,现在都快八月了还没影子。主编和创始人都牺牲了,副主编和助手也都四散了。

    陆仁炳翻看了一下女报前两期的样刊,实在是简陋的可以,因为缺钱。女报没有自己的印刷设备,印量小也用不起商务印书馆的高级机器。他们都是将排好版的样刊,送到望平街的一家小印刷馆印刷的。印刷好之后,再送到邮局,寄送到各地。

    至于内容,分为论说、演坛、译编、传遍、文苑、小说、新闻、调查、唱歌几个栏目,因为都是名家所写,文笔倒还不错。但是吸引力么,完全没有。

    这份报纸,就是个典型的政宣体的报刊,他们的读者也仅限于那些受过现代教育的女性。至于他们想要宣传的对象,那些深闺中的传统女性,估计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不过现在就这样了,陆仁炳也没有全部推到重来的想法,他也没有人脉约稿。但是在形式上,陆仁炳却要革新。不能在这么草率了。现在做日报的条件还不成熟,先继续做月刊,等将来才变成半月刊,等时机成熟了再变成周刊吧。

    为了充分利用秋瑾留下的遗产,这一期中国女报,必须要有爆炸性的文章。必须大鸣大放的为秋瑾扬名,为她鸣冤。

    这样可以做到双赢,一是为秋瑾扬名,一面是为女报扬名,顺便聚拢秋瑾留下的人脉。秋瑾现在的名声仅限于那些认识他的人中。对于她的死,上海滩的报界现在处在沉默期。

    作为秋瑾创办的报纸,这个时候如果为她鸣冤,还等什么,最有资格为秋瑾扬名的就是中国女报了。

    于是陆仁炳,便开始布置任务,第三期半个月之后,必须出版。除了之前秋瑾女士已经订好的那些文章,这一期必须要做成,秋瑾女士专刊。向秋瑾女士的生前好友紧急越稿,主题是回忆秋瑾女士的一生,为她鸣冤,造势。

    鸣冤的重点,就是她是一个当代女性先锋,一个普通的女学教师,却在没有任何证据,仅凭一个劣绅无耻的举报,便被无辜杀头。

    最大的疑点,就是从捕到杀连三天都不到,何其冤枉。矛头不要对准整个朝廷,而是集中在渉事的官员身上。

    接着,陆仁炳又详细解说了一些后世的套路,让的一干热血小伙,面色涨红,恨不得马上奋笔疾书。他们早就想着,为秋瑾做点什么了。

    只是可惜他们都被朝廷的屠刀吓坏了,六神无主,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有了陆仁炳的指点,立马醒悟过来。这大清朝廷根本就不敢大动干戈,也不敢再兴大狱。

    他们只要不光明正大的举反旗,朝廷就不会拿他们怎么样。在沪海摊,批江浙的官吏,上海的官员,脑袋怀了,才去为他们张目。

    主题一定,陆仁炳吩咐他们分头行动。他先往账上,交了五千元做经费。然后自己就去做别的事了,留下激情满满的一干人。

    陆仁炳相信他为秋瑾鸣冤的这一期女报出版后,这帮年轻人,就会彻底归心。秋瑾的那些好友对他的好感值应该就会由陌生便成友好了。嗯,钞能力不错。

    不过貌似有了产业之后,这钱就越发不经花了。他这点钱,如果没有进账的话,也撑不了多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