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踏山河(1/2)
作者:七星肥熊
    水渠灌溉,禾苗壮实。

    农人从水渠的分流的渠道中挑着水,回到农地灌溉。

    自从郑国渠修建完毕之后,这二三十年来,关中的粮食富足,支撑了秦国东出,一统天下。羽林在侧,守卫左右。

    赵爽看着一望无际的良田,心中却有着忧虑。

    郑国渠此时依旧在发挥着巨大的效益,灌溉渭水北岸的大片田地。这四万顷土地每年能收获数百万石的粮食。

    不过自从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关中便成了帝都所在。帝国从关东之地迁徙了大量的富户,进入关中安顿,再加上支持数十万大军驱除匈奴,开拓边地,以及迁徙黔首实边,造成关中的粮食收支其实是负的。

    为此,帝国开通漕运,每年将关东之地征收的粮草通过水运,输入咸阳,才能维持粮食收支平衡。

    帝国失去了关东泰半郡县,漕运自然也就没有了当年的效用。

    帝国的漕运瘫痪,关东百万漕工,在天下大乱的如今,加入了山东反秦势力之中。这也是张楚军能够迅速做大的原因之一。

    关中虽然没有混乱,但关中的粮食很紧张,每年都有着百万石级别的缺口。

    维持帝都的成本和王都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当年帝国一统天下之后,以山东之地潜在的叛乱风险为基本考虑面进行了制度设计,在全国建立漕运系统的时候,重点兼顾了关中、巴蜀等属于帝国基本盘的地区。

    咸阳仓这样的帝都区粮仓都是十万石一积的级别,霸上仓、栎阳仓等关中粮仓中也常年储备着巨量的粮食。

    天下大乱没有多久,漕运虽断,可弊端还未显现太深。

    此时的关中依旧可以靠过去积累的粮食和财富,动员数十万大军东征。

    萧何站在赵爽身旁,作为丞相府的主簿,他对于如今帝国所掌控的郡县的赋税收入很了解。

    “君上,今岁看起来是个丰年。成都、南郑那边来报,巴蜀、汉中今岁也能提供两三百万石的粮食。”

    此刻还未入秋,对于粮草收成只能有个粗略的估算。不过巴蜀之地一向是帝国的粮仓,帝国百年经营,一统天下之后,更加改善了关中通往巴蜀的交通。

    不过,巴蜀、汉中之地的粮食,还是东输到南阳、南郡更为方便。

    “另外,成都与江州那边已经按照君上的意思,建立起了两支军队,水陆大军合计三万人,并着工匠造大小船只五百艘,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半。”

    “看来郦商和虞子期做的不错。”

    萧何跟在赵爽身后,听着他的话,微微一笑。

    如今关中的情势不错,不久前刚刚击败了攻入三川的张楚军。如今李信与李由合兵,正在与张楚军主力激战,看样子,获得胜利也是迟早的事情。

    不过,赵爽却按住了一众将领东出平叛的呼声,如今依旧是采取了防御的战略。

    许多人不解,不过萧何却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即使今岁是个丰年,可关中的粮草收支依旧不平衡,有着很大的缺口。虽然依靠着就过去的储备,能够维持平衡,可是这个弊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现。

    赵爽掌控关中之后,便一直做着调整。

    “张楚军不足虑,不过其背后的六国旧族,却是麻烦。”

    张楚军中多的是草莽,各路的首领只知攻城略地,抢夺人口、财富,并不懂得如何治理。可六国旧族中,却不乏能人,知道如何管理地方,安抚百姓,维持生产。

    “君上是担心一旦帝国的军队陷入了与张楚军厮杀的泥潭之中,会被六国旧族趁机渔利?”
第七百零一章 踏山河(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