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公司成立(求订阅)(2/2)
作者:白色十三号

    吕振林似乎有意为之,专门点名:“冬子,你考虑的很多,最近做的也是跟卤煮有关的买卖,咱这些人里,你做食品生意有经验,又常年给你妈帮忙做卤煮,说说吧。”

    在场的人里,真正做食品买卖的,也只有吕冬一人。

    说起来,他勉强算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

    众人都清楚这点,也知道吕冬变得很靠谱,都没意见。

    吕建国早不用老眼光去看这个侄子,这时鼓励的冲吕冬微微点头。

    虽然很多东西吕冬记在那个本子上,但出于对鬼画符字体的担忧,李会计拿起笔,准备记录。

    在座的人,都爷爷辈叔伯辈的,吕冬年纪最小,辈分也最低,这又不是洪水时火烧眉毛,说话多少要注意点。

    吕冬说道:“我是做了点小买卖,但我年纪小,社会经验也少,咱们一起讨论。”

    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这些东西,谁也不能小看,有时候非常管用。

    后面,吕冬说,大家伙各抒己见,李会计负责记录。

    首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没钱啥都干不了。

    李半山那边已经联系好了买家,等解成木料,立即就能出手,顶多十来天资金就能到位。

    砍掉树的地方,明年补栽新树苗。

    人手方面,虽然村里有很多壮劳力在大学城工地上干活,但留在家里务农的人同样不少,吕家村一千多口子人,刨除掉老的小的,仍然有的是人手。

    吕振林提前开过会,做了动员,吕家村主要由吕李两姓人组成,人心相对比较齐,大家伙看着宋家村跑铁贩铁挣钱,也都想致富。

    干活,没几个人怵头,这活再累也累不过工地和庄稼活。

    况且,村里既不搞摊派,也不强制要求交钱,还有工资可以领。

    包括胡春兰这样的积极分子在内,吕振林召集了五十来号人。

    当然,大部分都是平时待在家里的妇女。

    等钱的这段时间,大家伙也有很多事情得做。

    首先要确定场地,制作卤煮,脱毛、泡水、熬煮,全都需要比较大的地方,这其中的噪音,脱毛的焦糊味,熬煮时鼓风机的声音,都能传很远,不可能放在村里。

    原本程立峰的作坊能当做备选,但一来地方小,二来程立峰事发后,作坊让县里给拆了还田。

    吕冬提议暂时用砍掉树的果园,大家伙全都赞同。

    果园地盘大,垒几十个大灶,盛多少东西都没问题,砍掉的上千棵苹果树和树墩子堆积着当垃圾,正好用来作柴火。

    还有一点,众人不说却心知肚明,果园东边紧挨着青照河,排水也方便。

    现阶段,没法讲究太多,等资金充裕,这些问题后面肯定都会解决。

    吕振林考虑的更多,准备跟镇上或者县里争取一下,把那块地单独划出来,改为工业用地。

    其次要确定口味,确定卤煮流程,大规模做卤煮,口味不能差太多,流程也要统一起来,不能今天用这家的,明天用那家的。

    话题一抛出来,所有人都说用胡春兰的配方和手艺。

    吕振林当场拍板,村里用人技术配方,不会白用,算投资入股。

    由于村里资金确实不多,有人愿意投资的,只要钱来路正,村里也会接受。

    吕振林让吕建武制定个章程出来。

    吕冬也捉摸着,要往里投点钱。

    像注册公司和注册商标啥的,吕建武行家里手,同样全部由他负责。

    再就是找店面,先找合适的房子,资金到位就能租下来,也不用大装修,简单收拾一下,竖上样式差不多的招牌和柜台,找到合适的人手,就能营业。

    广告上,多找点人手到处贴海报,各村大队里有三爷爷的关系,县电视台马上播还珠格格,去弄个广告最好。

    还有卫生、培训、运输、服装和进货等等众多问题。

    一个店面咋都好说,两个店面就挺麻烦,三个店面就叫上规模了,由此带的来问题和麻烦可能翻好几倍。

    生意看着不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大堆。

    吕冬只能说些框架的东西,真正管理还得交给吕振林去做。

    管理企业和管理村庄不同,吕振林的案头上,能看到不少关于企业的书。

    吕家村的这个火车头,暂时只能由吕振林担任。

    不说别的,吕振林这几十年的人脉关系,别人就比不了。

    他能跟电视台副台长说上话,与青照肉联厂搭上关系,请临近乡镇派出所的几个负责人吃饭等等。

    这些,都是几十年一点点积累下来的。

    从这些方面来说,吕振林也是厚积而薄发。

    像太东这种地方,有人有关系好办事,与走正常渠道完全两个概念。

    新年过后,吕建武通过老同学的关系,很快就注册好公司和商标,办好三大证件。

    吕家村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公司诞生——青照吕家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