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离经叛道的禅(下)(1/2)
作者:壹拾话叁郎
    “禅之一词具体出于哪里已经不可考证了,但而今多用在释家佛门。

    初始之时多指静思,后来被后人填于各种建筑之上,以示那方建筑的静雅高洁。

    直到后来,一个自天竺而来的番邦和尚给了它新的定义——心。”

    “心?心脏的心?”并不怎么了解禅宗文化的小神婆陈家齐很是不解?

    “从字面上理解的话,可以将其定义为心脏的心,但在禅宗看来它更适合代表一个人的品性以及这个人的思维逻辑。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禅心代表着一种心境,一种遵从于本心遵从于认知的寂静心境。

    按照禅宗的说法,一个人的行为因当顺从于自己心中的想法去回馈世界,进而掌握自己的七情六欲修得无垢无净的琉璃心。”

    面对许老道对于禅的解释陈家齐一脸懵逼,这是在说哲学吗?

    许老道看着满头雾水模样的陈家齐,心头叹息了一声,这丫头的慧根不怎么样嘛,日后成就有限。

    “算了,往深处说我估计你也听不懂,就事论事,我便借着南少林的事例给你解答一下你的疑问吧。

    是人只知道少林南下是为了传播禅宗佛学,可他们不知道这其实是禅宗的一次分裂。

    相比较留守在嵩山的北少林门人,南下的南少林门人在修行时遇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佛,是什么?是特指释迦牟尼的一种称呼?还是一种贤德尽具的思想境界?

    未曾分裂前的少林,无人可以就这一分歧给出能够自圆其说的答案,于是乎,矛盾开始出现。

    元朝初年,这一矛盾开始极速加剧,最终,在元朝末年,少林中质疑佛之存在的门人南下,创建了南少林,自此,南少林奉行的教义开始渐渐有别于其他佛门寺庙。”

    “原来南少林奉行的教义真的跟其他寺庙不同啊!我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呢?”

    “经历七百多年的发展,南少林而今的教义已经自成一派,他们信奉佛陀但从不认为佛陀高人一等。

    在南少林的门人眼中,佛陀只是一种尽善尽美圆满如一的思想境界,当一个人达到这种境界以后他便可以被后来者敬为佛陀。

    南少林的教义认为,世间众生皆可成佛,当然了,这一切都有个前提,求渡者需自渡,自助者方能得天助。

    所以,南少林的和尚们在未曾明悟本心前,大多数会和普通和尚一般,遵守诸多清规戒律,借以磨砺自己的心。

    但一旦他们中有人勘破了自己的本心,他们的行为便会迥异与其他和尚。”

    “原来南少林本代大师兄的心境如此厉害?想必,他应该和济公一样,是那种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大德高僧!”

    见自己的家齐侄女一脸我悟了原来如此的表情,许老道的嘴角不由自主的抽了抽,你是不是误会了什么?

    “家齐侄女儿,想要寻觅到自己的本心,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据我了解,南少林真正做到这一步的恐怕只有一个半。

    南少林方丈戒嗔算一个,他师弟面壁只能算半个,余下的和尚里或许有不少实力强劲的,可明悟到自己本心的只怕一个也没有。

    另外,‘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一话可不是你认知中的那样,这句佛偈要连上后面一句:‘世人若学我如同堕魔道’才行。

    济公看似癫狂实则满腹经纶,虽信佛,却更重人,他之智慧他之心性,数遍整个释家都难以寻觅。

    说起济公,你还别说,道济大师对于佛的理解跟南少林虽有一些出入,却有六七成相似,或许南少林的教义里就有这位大师的影子!”

    谈到理论性的知识,家学渊源的许老道谈性立马上来了,开始滔滔不绝地向陈家齐灌输各种知识。

    这些理论性较重的知识听的陈家齐满脑子浆糊,她有限的人生阅历并不足以支持她去了解、开悟这些知识。

    或许是灵光一闪,或许是迫于无奈想要转移话题。

    想要逃避知识灌输的小神婆陈家齐抓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了她引导出来的另一个话题。

    “许伯伯,那太一观是不是也和南少林一样,是那家大宫观的门人因为理念不合来港岛另立道统的?”

    正在滔滔不绝的许老道被打断后并未生出怒气,而是认真的回答了陈家齐的问题:“依照我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太一观应该与南少林不同。

    具体情况,唯有等我去南少林登门拜访过后才能确定下来,华夏姓王的修士家族数量可不小,在没有得出准确答案之前,我可不能瞎咧咧。”

    见许老道的注意力被转移,陈家齐立马出手拦了一辆出租车。

    “许伯伯,南少林地处新界,没有小巴直达,我们坐计程车去吧。”

第四十八章 离经叛道的禅(下)(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