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我们在行动(2/2)
作者:妙时尊者
    但白画早早地准备好了大量的粮食,并以粮食为诱饵,收买祁县中的地痞流氓,街头乞丐,让其当作白画的‘眼睛’和‘嘴’。

    一方面替白画打探祁县城中的风吹草动,另一方面造谣并传出对祁县王氏统治祁县不利的言语。

    “奋武军英勇无敌,三日便拿下了太原郡三县之地;如此战力,岂是祁县内刚刚训练不多久的三万精壮男子能抵挡的?”

    “雁门郡太守大人韩成仁义,雁门郡内的每一个百姓都可分得土地,而且税收极低,若奋武军占领了太原郡,我们祁县的百姓将会和雁门郡的百姓享受同样的待遇。”。。。。。。

    这样的言语,不知从何时起,在祁县的大街小巷逐渐流传了起来,随着时间的加长,百姓们逐渐的相信了这些流言。

    这也是李儒给他们情报营的人员上的第二堂课—“能从别人的口中说出,尽量不要自己亲自去说,一是危险;二是说出来不可靠。”

    现在祁县还在王氏手中,这些流言翻不起什么大的浪花;

    一旦城破,这些流言也许就变成了压倒祁县王氏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祁县王氏的家主王盖仍然我行我素的招兵买马,完全还没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

    祁县城外,沮授看着高高的城墙以及在城墙上忙碌的士兵。

    心中感叹道:“自己太狂妄了,出战之时,自己不应该说十五天就拿下祁县王氏的话,虽然奋武军的士兵不畏惧死亡,但不能白白白送死。

    只有在无路可走时才能硬碰硬的攻城,幸亏主公及时提醒自己。

    看来以后还要和主公的二叔—韩凤校尉多多学习,做事深思熟虑一番才是一个谋士的根本。”

    正在这时,李儒缓步走到沮授身边,难得一副柔和的样子,对着沮授说道:“长史,可有破城之策?”

    沮授对李儒很是尊敬且崇拜,对着李儒一副求教的样子说道:“韩校尉,祁县此城地势甚高,且城内粮食充足,守城人员甚多,轻易不好拿下啊。”

    这个年代,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祁县王氏再嚣张跋扈,鱼肉百姓;

    但只要其祁县城内粮食充足,只要百姓能有一口饭吃,不管好坏,便没有那个百姓会造反,那么此城也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一座‘坚城’。

    李儒面对此‘坚城’,虽然没有良策。但是李儒前来,可不是打击沮授的,而是给沮授信心的。

    于是乎,李儒风轻云淡的对着沮授说道:“长史,我情报营的一部分人马已经混入到祁县城中。

    但我们大军到来,城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他们无法传出消息。

    长史可退兵回京陵县,让城中的百姓可自由出入,我们的情报营便可传出消息,到时候内外夹击,定可一举拿下祁县。”

    沮授本来就已经无计可施了,但听李儒的计划后,便知可行,遂下令,大军撤回京陵县。

    城中的王盖在城头上,看见城外的奋武军大军撤退了,心中说不出的欢喜,高兴的对着一旁的浮云说道:“我就知道他们坚持不了多久。”

    浮云知道王盖必输,这只不过是个时间先后的问题。

    况且浮云心中另有计划,故顺着王盖的话说道:“王兄料敌在先,提前在城内备好了粮食和军队,有备无患,敌军自然知难而退了。”

    王盖心道:“这个孙云越来越会说话了,虽然说的都是事实。”

    过了三日,王盖见奋武军回到了京陵县,并没有派兵攻打祁县的迹象;

    再加上祁县城中本来百姓众多,每日的粮食消耗都是一个巨大的数额,故王盖允许百姓出城,只是在城门口处严加盘查,且许出不许进;

    军队呢,仍然处于戒备状态。

    第一天,没有一个百姓出城;第二日,才有三三两两的百姓出城;直到第三日,白画才安排一个机灵的‘伙计’前去阳曲县报信。

    到了城门口,守城门的士兵对着这个机灵的‘伙计’问道:“干什么的?为什么非要出城?”

    这个机灵的‘伙计’将一两黄金塞到盘查的军官手中,说道:“我们是粮商,在县衙中有备案的。东家催的急,少东家让我先回去和东家禀告一下。”

    盘查的军官见其在县衙内有备案,再加上一两黄金的面子,一脸严肃的说道:“去吧去吧,不过出去可以,出去后就不能再回来了。”

    这个机灵的‘伙计’对着盘查的军官微微一笑,说道:“请大人放心,小人定不给大人添乱。”

    一日后,阳曲县的奋武军大营中,沮授,黄忠,刘豹,李儒等人皆在帐内,听着这个机灵的‘伙计’的汇报。

    这个机灵的‘伙计’被李儒的情报营验明了身份,确实是情报营之人。

    众将听其不仅将祁县王氏的家族关系说的明明白白,并且还有着内部策应的攻城计划—三日之后,一更时分,城内起火为暗号,里应外合,破开东门。

    沮授心中默算一下,时间还来得及。下令:“明日夜间,全军启程,兵发祁县。”

    并对着李儒说道:“若拿下祁县,情报营可记首功。”

    虽然李儒不在乎这点功劳,但沮授的态度,确实让李儒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