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鹿门书院(2/2)
作者:妙时尊者
    在人才济济的颍川郡之地,说起才学,定会想到一个地方—鹿门书院。

    这也是这句话后半句的意思,说的是颍川郡的青年才俊,大多出自于鹿门书院。

    鹿门书院,在鹿门山中,因山的得名。

    其创办者为当世的三大名士—庞德公,司马徽和黄承彦。

    三人皆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且淡泊名利之辈,因为担心自己的一身所学断了传承,故而在鹿门山中立院授学。

    庞德公,荆州襄阳人,除了学识渊博之外,还善长抚琴与观星之术,诸葛亮的观星之术,便深得其真传。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除了学识渊博之外,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最后的黄承彦,除了学识渊博之外,善于识人,能知晓天下大事,在荆州素有声名。

    此三人座下弟子无数,但最出名的莫过于四大弟子—徐庶,诸葛亮,庞统,郭嘉。

    其中,郭嘉先投奔冀州袁绍麾下,但因出身寒门,不被重视,在回颍川的途中,经过兖州,被曾经的好友荀彧推荐给曹操。

    曹操见了郭嘉,与其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对着荀彧说道:“文若,你的眼光真好,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郭嘉了!”

    从此之后,郭嘉便成上了曹操的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

    于是乎,四大弟子变成了三大弟子。

    而这时,三大弟子中的徐庶,也想尽快寻找明主,让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

    因为徐庶和郭嘉一样,出身寒门,不像诸葛亮和庞统。

    徐庶身后没有家族给其助力,一切只能靠自己。

    这日,司马徽让身边的一名童子,将徐庶叫到自己的书房中。

    见到徐庶到来,司马徽柔声地说道:“元直来了。来,先喝杯茶,猜猜我让你来干什么的?”

    徐庶是司马徽最得意的弟子,深得司马徽道学上和兵法上的真传。

    听到司马徽的问话后,徐庶说道:“若弟子所料不错的话,师傅是想让我下山寻主。至于投奔之人,要么徐州的刘备,要么是并州的韩成。”

    司马徽微微一笑,说道:“元直脑子转的就是快。不错,为师三人确实想让你下山寻主。

    而且经过一番考虑之后,认为你的选择对象要么是徐州的刘备,要么是并州的韩成。至于选择谁,你自己拿主意吧。”

    徐庶听到恩师司马徽的话后,给司马徽磕了一个,对着司马徽说道:“谢师傅多年以来的教诲,待弟子功成名就之时,定然回来接师傅下山享福。至于选择谁,弟子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司马徽继续柔声的说道:“呵,下山享福就不必了,在山上,挺好的!看来你早就有下山之意了,如若我料的不错的话,你肯定选择徐州的刘备。”

    徐庶叹了一口气,说道:“若在一个月之前,弟子确实会选择刘备,但现在,弟子觉得并州的韩成,才是最佳人选。”

    司马徽心中一惊,问道:“为何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中,让你改变了主意?”

    徐庶语气略微激动地说道:“这两人,都是当时的明主之辈,但我认为,韩成比刘备更胜一筹。

    同样是收买人心之举,刘备趁曹操屠杀徐州百姓,广失民心之时,趁虚而入,拿下徐州,并让百姓缴纳极低的赋税,以此来获得好的名声。

    而韩成却直接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土地分给百姓,并未大肆宣扬,以此来博取好的名声。但谁对百姓真的好,五年之后,天下百姓自会知道。一个乘人之危,虚情假意;一个让利于民,真情实意。

    同样是维护汉朝之尊严,韩成听到汉献帝有难,点齐兵马便来到司州,甚至不惜与西凉军大战数场;而刘备处处打着忠于皇室的名声,但其做法,无一不是拥兵自立之举。

    虽然这其中有着地理位置上的差异,但刘备连一封檄文都不敢发出,不就是怕得罪李傕等人,失去徐州牧的位置吗?

    在对待故人方面,公孙瓒在幽州天怒人怨,众叛亲离之时,刘备第一个发表檄文与其撇清关系,虽然获得了大义,但也看出了他的冷血。

    而韩成,为了师傅武人黄忠之命,放弃战略要地—壶关,定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故而两人高低立判啊。”

    司马徽听完徐庶的话后,沉默了一阵,说道:“元直,你的决定,我不说什么。但你要记住,不管你投奔了谁,万一失败了的话,回到这里来。只要为师还有一口气在,为师就保证你的安全。”

    徐庶听完司马徽的话后,热泪盈眶,说道:“师傅放心,弟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