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六章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2/2)
作者:望舒慕羲和
    只问一句,户政府的库房里有没有银子?

    有的话,稳赚不赔,户政府为什么不把银子投进去?

    宋朝之后,王相公行青苗法,拿着国库、常平仓的资产对外放贷,也不过是二分的利。

    现在刘钰忽悠说,回报率在30%,这可比王荆公的青苗法赚的还多。

    既然如此,朝廷在良家子里复三舍法,对王荆公也不是全盘否定,那么朝廷为什么不拿国库的钱投资呢?

    青苗法号称国家放贷,也不过二分利,一年回报率是多少?

    朝廷对王荆公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

    朝廷的官方意识形态没说,不争论。

    但从良家子复三舍法这件事来看,至少不是否定的。

    开发虾夷,按刘钰这说法,随随便便就是30%的回报率,朝廷连王安石都能肯定,为什么不直接投钱获利?

    朝廷缺钱吗?

    缺。

    朝廷想要银子吗?

    想。

    既然如此,朝廷却不投钱,刘钰又说的这么诱人,终究有人开始怀疑了。

    这问题,其实还是有水平的。

    勋贵和内帑的钱,会不会是将来募集了钱之后,勋贵内帑的钱如数奉还,剩下的钱三七分账?

    刘钰虽是想过大顺的商人对朝廷矛盾的心态,却真没想到有人胆子这么大,直接把这个关键的问题说出来。

    其实朝廷内部是有纷争的,国库的钱要不要投资,这不只是个朝会争论的法理问题,取利取义?

    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从皇帝,到有资格在前些日子宴会上吃饭的官员到,都清楚,朝廷把钱投进去,就算是赚钱也得赔掉底裤。这和理论上赚不赚钱无关,只和吏治有关。

    刘钰知道这是许多人心头嘀咕的事,并未有一丁点的沉默,笑道:“这便是,不与民争利。”

    “《道德》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本朝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非纯用德教、周政。非全黄老,亦非全霸道,更非全德教周政。”

    “你们以为,朝廷的存在只是为了收税。事实上,就以西域而已,朝中早就争论过,是否放弃西域?”

    “又要花钱,又无收益,难道朝廷就不投钱了吗?”

    “你们言利,朝廷自有想法,又岂在区区银两?”

    “虾夷地,归我,汉人多,则鲸海安稳。倭人、罗刹,皆无染指之能。”

    “虾夷地,归他,不管是罗刹还是倭人,鲸海周边,永无宁日。”

    “古人云:礼不下庶人。”

    “其实另一个解释,便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君子,谈义;见商贾,谈利。”

    “与朝廷而言,朝廷得到的是一个汉人充斥的虾夷,横亘在倭人和罗刹之间,使之不能勾连。只要虾夷在朝廷手中,则鲸海周边都是朝廷的。”

    “你们都知,我起步于鲸海永宁寺。昔年对罗刹一战,不过万人之争,耗费国库四五百万两不止。”

    “虾夷在手,朝廷看似没赚到钱,但日后也不会再有花费数百万军费的情况。对朝廷而言,不赔,就是赚。”

    “而礼不下庶人,你们这群商贾,无非求利。既然求利,自要言利。”

    “我只问一句,若是朝廷控股,户政府投资,你们真的还敢投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