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章 三角贸易(下)(2/2)
作者:望舒慕羲和
    这是依托大顺对东北开发、沿着辽河而兴起的以大豆种植业为基础的次生产业。

    柞蚕并不是此时大顺东北的支柱性产业,但大豆高粱木材小麦等,也不可能卖到这里,柞蚕只是东北地区此时对外出口的支柱产业。

    山东、京畿的。

    有草帽辫。

    骨器工艺品。

    鱼胶。

    枣干。

    环渤海周边造船业和重工业的金属制品副产物,精巧镜子。

    松苏的。

    有棉布、混纺布。

    高端棉布。

    低端棉布。

    绸布。

    江西的。

    有瓷器。

    福建的。

    有茶叶。

    湖北的。

    有加工的茶饼。

    南洋的。

    有香料。

    锡兰的。

    有桂皮、宝石。

    剩下的诸如折扇、漆器、苦楝树虱子油、汉服、女性贵族用狩猎气泵枪、甘油、高端精致主要卖椟的甘油……

    从大到小、从南到北。奇奇怪怪的商品,五花八门。

    除了北美自己不缺的粮食、酒、糖、生铁之外,北美和英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可以说,除了英文版的《圣经》这种大顺能产且有利润但因为政治原因不可生产的之外,全部取代。

    精美的瓷器,装在沙土中,用发芽的麦子生出的根须,将沙土凝结成块,极大地保证了运输的成品率。

    低端的茶叶,用蒸汽机搅碎,发酵之后,压的紧紧实实,极大地提升了装货量,也使得茶叶的运输耗损降低了最低。

    中高端的茶叶,买茶叶,送茶具。

    低端的棉布,厚实、耐用,正适合北美的自耕农和拓荒者。

    织布的妇女用浆洗法确保了经纬的韧性,使得这种粗布极为结实耐用。

    这不是啥新技术,骡机发明之前的经线韧性问题,可以用这种经团上浆的办法解决。

    松苏特色的包买制和织机下乡等,只是在纱线这边采取了工场制劳作,用批量上浆的办法解决了经线韧性问题。老技术、笨办法,但很有效。

    高端的纺织品更不用提,大顺连皇家用的都开始搞承包制了,高端纺织品只要不僭越当然是可以流通的。

    这个思路的转变,一个是因为吸取了前朝的教训。

    另一个则是皇帝这几年真的有钱了,且钱真的能买到东西了。

    这些林林总总的商品,经过大顺的注册商船总动员后,以一种要彻底取代旧的三角贸易“工业品生产者”的姿态,出现在了大西洋。

    当然,现在大顺这边确定了“荷兰做欧洲总商埠”的战略。

    那么,过去那种三角贸易,实际上依旧存在。

    体系依旧在。

    最大的区别在于:

    过去,三角贸易所需的工业品,铁,产自瑞典;棉布,产自兰开夏;镜子,产自法国;玻璃珠子,产自奥属尼德兰;葡萄酒,产自葡萄牙或者法国;朗姆酒,产自北美……

    以后,三角贸易所需的工业品,就是从商船里长出来的啦!

    每年六七月份,定时在阿姆斯特丹港口,一键刷新。

    诚如之前大顺这边一直说的,“感谢”荷兰东印度公司,开拓了茶叶的消费市场;“感谢”法国东印度公司,开拓了东方奢侈品市场;“感谢”英国东印度公司,开拓了棉布市场。

    大顺没有摧毁旧的贸易体系。

    甚至成为了旧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受益者。

    只不过,大顺摧毁了原本的生产者,取而代之。

    以及,为欧洲和美洲留下了一个印象:商品,是每年定时从商船上刷新出来的。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址:m..pppp('新顺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