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二合一章)(1/2)
作者:谷香满园
    长安含笑道“爹,你该不会打退堂鼓了吧!不过,这事儿你不愿干,可以忽悠大姐夫哟!大姐夫绝对愿意做,而且愿意为之奉献一生。”

    方明远敲了一下儿子的脑门,“去忙你的事儿,我去找小蔡聊聊。”

    “一起呗!爹,你可别忘了,丰谷小学的教材,大部分是我出的框架,然后假借你的名义,让大姐夫制定详细教案。”长安立刻强调他为丰谷小学做的贡献。

    方明远心虚了,教材框架是儿子写的,教案制定是儿子全程参与。写好后,拿回家走个过场,有很多他连翻都没翻看。

    “走,一起去和小蔡聊聊。”

    前院外书房里,蔡昆正在整理今日抄回来的书,打算多抄几遍,避免遗失损坏。

    “小蔡啊!”

    蔡昆起身相迎,见礼后,小跑着拎铜壶打水,准备烧水沏茶。

    长安跑去拦住蔡昆,“这事儿我来,父亲有要事与大姐夫相商。”

    方明远干咳两声,把一路过来跟儿子谈的托词说了出来。

    “小蔡啊!你是否觉得我们小学与众不同?”

    蔡昆迷茫的看着方明远,不同?哪里不同?他幼年跟着老童生启蒙,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后来母亲和哥哥推着一车粮食,带着腊肉芹菜给他寻了一位老秀才,学习模式还是一对一。再后来,先生就没了,他只能自学。

    “有何不妥?丰谷小学教授学子众多,不如此教学,如何兼顾几十名学子启蒙?”

    方明远点点头,这也是他们的独特之处,老师少,学生太多。

    “我是说教学方式。我们每教一个字,都会告诉学生释义,并详细解释用法。这是其他学馆没有的。”

    蔡昆道“确实如此,当年昆启蒙时,先生念一遍文章,我跟着复述,并背会全文后,先生才给逐句解读,并未字字讲解释义。”

    “仲坤,你可觉出此般教学的好处?”仲坤是蔡昆的字,他在家排行老二取了仲字,至于坤字是考中秀才后,张主事为了彰显自己有文化,硬生生把昆仑的昆字该成了乾坤的坤字。

    蔡昆当然知道详细讲解每个字释义的好处,随即侃侃而谈,列举出很多教学总结来。

    方明远听着含笑点头,很好,明天见到柳大学士,你要记得再说一遍哟!

    “嗯!你说的很对,但有一点,我们教的就对吗?”方明远双手下压,止住了蔡昆的话,“如今我们在翰林院,身边全是读书最好,最精的优秀人才。

    若是有翰林注释出字义,刊印成册,是不是能帮助更多的读书人。呵呵,当然,我们学校就有工具书了,孩子们记不住释义,可以翻书找,再不用追着老师可后死记硬背了。”

    蔡昆低头细想,越琢磨越觉得这是天大的好事,抬头脸膛发红的看着方明远,“四叔,这是惠及天下学子的善举啊!”

    方明远谦虚一笑“非也,非也,咱们都是俗人,不过是为了更好的教学,请同僚批评指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蔡昆有些困惑,明明是好事,做出来可以震惊世人,为何四叔这样说?

    长安把茶水放在老爸手边,道“父亲的意思是,此事还需大学士牵头,父亲与大姐夫刚入官场,很多事情不易强出头。”

    “对,仲坤啊!你要记住,学会虚心求教,要记住,任何时候功劳都不能独占,枪打出头鸟,花花轿子抬人,你好我也好!”

    蔡昆起身作揖道“晚辈受教了。”

    “诶!坐下,快坐下,咱还有很多事要商量。”方明远笑着起身,伸手虚扶了一把。

    看着蔡昆坐下,再次落座道“刚刚我与长安聊起,天下文字有九万五千余字,而说文一书统计了九千五百余字,仲坤,你可有想过,若要注释所有文字,穷其一生也未必能做到。”

    “有九万五千余字?”蔡昆木愣愣的复述。

    长安道“大姐夫,说文中只有字形拆解,对字义和读音并为认真标注,而且,小学教材中,二年级就学习两千余字了,三年级凭借所学两千余字,便可写文章。所以,其实我们常用的应该只有两千余字。”

    方明远接着道“这就好办了,我们只需把一二年纪的教案拿出来,请翰林院同僚斧正,先编纂出两千余字的教学工具书即可,剩下的字可以慢慢来。”

    长安呵呵一笑,“这很难哟!大姐夫可有想过,一个字的读音要如何定义?当初教学麻雀的雀字,王老师读巧,他说麻雀就是家巧(雀),还有萝卜的卜字,算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读箩贝,翰林院中地方话的发音,如何认定哪个正确?”

    长安说了家雀就意识到自己错了,雀字是多音字,好像这里没有这个说法。这事儿之前在学校就讨论过,村里人坚持他们说的就对,他们说的是官话。

    长安在现代的爷爷奶奶是东北人,说话很能洗脑。董晓莹是河北人,他们的小县城靠近河南,所以说话有点河南味。

    爷爷年轻时分来河北工作,一辈子也没改掉东北味,奶奶更不用说了,她有本事带着周围人全说东北话。

    再说,姥姥是河南人,姥爷是河北人,所以,他们家说话很有魔性。明明在县城出生长大,还有很多人说他们兄妹是外地人。

    到了这边,口音改不了,却没人在意他们的口音。村里人说话他们都听的懂,可能因为河南话很接近普通话吧!

    这里的官话其实有河南口音,用现在的官话注音,是不是正确?

    蔡昆一直很头痛注音可题,一个字,学校的老师能说出三种不同的声调,这就对他们教拼字写诗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四叔说的对,他们教学中遇到的可题,正好可以在翰林院寻求解决办法。

    “我明日便带着教案过去,很多教学可题,确实需要向同僚求教。”

    方明远满意的点点头,“仲坤,咱们连一个小学尚且整不明白,如何做一县父母?别想太多,咱没那本事干大事儿,先把学校,学生教明白,咱也就圆满喽!”

    长安很佩服的看着老爸,您说话还真有翰林的水平,太通俗易懂了。可见爷爷奶奶当年教老爸说话,一句河北话没带着。

    “你这是啥眼神?”方明远瞪儿子。

    长安小声说“爹,当年爷爷,奶奶教您说话,全用的是东北口音吧!”

    “屁!老子说的是纯河北话!”

    长安笑着道“这事儿您和我娘慢慢掰扯。”

第一百七十四章:(二合一章)(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