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偶遇玉真,华生的去处(2/2)
作者:列夕

    心里百感交集,握着一枝狼毫,如当初先生给他的那把竹剑一样。

    刷刷刷,在湖宣上挥笔如剑: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玉真公主眼见李白挥笔之下,只是眨眼之间便写诗一首,当下忍不住喃喃念诵起来。

    当她念到最后两句之时,忍不住拍手叫好。

    赞不绝口地说道:先生果然大才,这首诗我很喜欢,难怪先生当年会收你为徒。

    李白闻言怔了怔,随后说道:说起先生,他当年教了我剑法,在北门口酿的美酒我可偷喝了不少。

    玉真公主没想到眼前这家伙竟然还跟先生学了剑法。

    当下忍不住抱怨道:可惜我跟先生相逢太晚,还没跟他请教剑法,他就闭关渡劫去了。

    玉真公主明白他的意思,浅浅一笑说道:先生不知何时醒来,你可无事,便在这山间住下吧。

    心比天高的玉真公主难得遇到一个有才之士,自然想让李白在山间多停留一些日子。

    而李白眼见先生出关遥遥无期,又想着自己仕途以后怕是要落在玉真公主的身上。

    自然落得在此小住,还能跟玉真公主落下一分交情。

    只是李白也没想到,便是他在雪山是邂逅玉真公主之后,两人于山中小住日久生情之下,依旧

    让他的仕途蹉跎了七年。

    直到天宝元年,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下,玄宗皇帝才有机会再次看到了李白

    的诗赋。

    玄宗十分喜欢李白的诗,便召其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玄宗心系国事之烦忧,于是跟李白谈及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一路经历的艰辛,一时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封李白供奉翰林,职务便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当然,这都是在他于雪山之上邂逅玉真公主之后,才发生的事情。

    ……

    却说九天之上的耶律明珠,这一日带着小菊来找老和尚师傅和老道士。

    老道士看着面前的两个少女,静静地问道:你们不在家中修行,跑来找我这老头又有何事?

    既然已经满足了耶律明珠前往大唐一行的好奇心,在老道士看来,往后数十年,只怕都不会再如她所愿了。

    谁知耶律明珠叹了一口气,拉着小菊的手说道:我哪敢来给师傅和前辈添麻烦,倒是小菊姐姐,她想家了。

    老和尚有些吃惊地抬起头来,看着小菊说道:当初你要跟明珠一同前来,我便跟你说过,离开,便回不去了……

    小菊看着眼前的老和尚,轻???????????????轻地点了点头,却没有吭声。

    耶律明珠拉着老和尚的手,嚷嚷道:哎呀师傅,小菊姐姐是在想华生哥哥了。

    老和尚微微一怔,在他记忆中快要遗忘的华生,却被两个少女不经意之间说起,一时令他唏嘘不已。

    仿佛间,又回到了当年的南疆。

    叹了一口气,看着老道士问道:我说,华生那孩子眼下还在五域的小镇生活?还是回到了他宿命里要去的那个地方?

    小菊睁着一双妙目,紧紧地盯着老道士,生怕老人说出一个让她伤心绝望的结果。

    谁知老道士并没有立刻回答老和尚的问题。

    而是缓缓说道:和尚在你看来善念善果,可是那承载了因果的人和事,于一朝之间作出了改变呢……

    老和尚闻言一愣,随后苦笑道:话虽如此,可还有一句话,世人皆苦,皆因人心经不起无所谓的考验和折腾。

    老道士点头表示同意,看着他淡淡地回道:如此,当年的善因,会不会结出一颗你不想看到的苦果?

    老和尚看着眼前两个渐渐皱起了眉头的少女,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轻声说道:如果是那样,对于华生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在我看来,那孩子身上背负的东西,也未免多了一些。

    小菊终于忍不住了,看着老道士问道:前辈,华生哥哥他怎么了?

    耶律明珠看着小菊紧张的样子,忍不住上前拉着老道士的手,说道:前辈,让明珠看看华生哥哥。

    老道士瞪了她一眼,却发现这丫头压根从来就没怕过他,依然是不依不饶地晃着他的手,只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喃喃自语道:你和华生,一个是我那徒儿的干女儿,一个是他的干儿子,你们两人的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

    有什么不同?

    耶律明珠吓了一跳,望着天空中飘过的云朵,问道:难不成?华生哥哥又去了上回的那个天域?

    老道士看着面前的老和尚,看着小菊,摸着耶律明珠的一头秀发,叹了一口气。

    伸手间拨开两女眼前的云雾,指着浩瀚的星空说道:华生在那里。

    ……

    大唐,接下来便是云想衣裳花想容,以及安史之乱。

    而我却想用这一卷的结尾,将当年华生没有说完的故事,在这里交代一下,谢谢各位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