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鬼兵将至(1/2)
作者:卫国公
    太和五年,十月丁亥,巳初一刻。

    长安,大明宫,延英殿。

    ‘荒唐!’王守澄望着纷纷跪下的群臣,面色狰狞,双目圆瞪,目色中闪过一丝惊慌:‘李党竟然和牛党站到一起了!?’

    牛思黯的出头,莫非背后是穆庆臣?

    绝无可能,供状的起草与上呈天子前后不过数个时辰,即便有人泄密,穆庆臣也绝对来不及沟通宰辅。

    王守澄将目光瞥向御座,天子似乎也因群臣的反应而陷入了沉思。

    糟了!

    王守澄插在袖笼中的手猛地一抓,却什么也没抓到。他第一次感觉事情开始脱离自己的手心。倘若天子真的意识到此事须得慎重,将此案交予外廷覆按,三司会审。那么极有可能这份供状就会被证实乃是诬告。如果天子起了哪怕一点疑心,万事皆休!

    他自始至终胸有成竹,因为他了解天子的性情,知道天子冲动起来可是不会管青红皂白的。天子本为藩王,是王守澄一手拥立,即位合法性不可谓不弱,这也正是天子的软肋。

    如果当今天子晏驾,皇子尚幼,按兄终弟及,次为漳王,天子因而对这个六弟不可谓不忌惮。

    所以王守澄句句不离漳王李凑,妄图以此拱火,让天子的行动尽在掌控之中。即便天子身旁有个马存亮,亦不过疥癣之患。彼召宰臣商议,李宗闵浑浑噩噩,牛思黯一向偷安,穆庆臣连面圣的机会都没有,杀漳王和穆庆臣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王守澄现在觉得他高估了自己对南衙的掌控,向来偷安取容的牛思黯,竟然会在此事上开口为穆庆臣说情。而牛思黯不愧是宰相,竟只用一句话就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他大意了……

    更为棘手的是,牛思黯的这句话竟引发了朝堂的连锁反应,而且明显是冲着自己而来的。

    王守澄知道自己不能再作壁上观了,他面上云淡风轻,实则脑中飞速细忖,他眯起双眼,匆匆环视延英殿,试图寻找百僚之间的不和谐。

    瞬息的工夫,王守澄的唇角再次勾起:他找到了……

    “大家……”王守澄俯下身去,对天子悄声耳语:“凡事无风不起浪,朝堂之上无有空穴来风。若穆庆臣果真无罪,何来供状?”

    “不过牛相说得也对,为免冤屈,此事确实需要谨慎……”他忽而又抬高声音:“穆庆臣忝职尚书左丞,彼既有所谋,何不当堂质询近来与之交结甚密者?其谋反与否,岂不一问便知?”

    尖利的嗓音一时响彻殿陛,这话显然不单单是说给天子一人的。

    王守澄言讫,阴毒的目光不经意地向殿陛下一瞥,在他的视线尽头,越过跪立求情的百僚,是一个静坐于席、身服金紫的中年人,在与王守澄四目相对后,面上有了难掩的惊惶。

    尚书右丞王璠。

    这是何等精妙的阳谋?

    王璠为穆庆臣一手拔擢为京兆尹,又被李宗闵调任尚书右丞,与穆庆臣同供职尚书省,在世人眼里,与穆庆臣关系不可谓不密。

    而王守澄又心知,恰是王璠泄露了穆庆臣与天子谋诛郑注的密谋!

    有这一层关系,此时穆庆臣被揭发谋反,王守澄当堂将王璠推向风口浪尖,以王璠的处境,倘若一味坚持对穆庆臣所谋一无所知,必然无人相信;以王璠的性情,面对王守澄的施压,为了自保,必然对穆庆臣百般污蔑。

    “王右丞,”天子俄而开口:“你同穆庆臣近来相交甚密,穆氏谋反,你可闻得风声否?”

    殿陛复归沉寂,王璠肩头发颤,无数双眼睛不约而同地注视在他身上。

    “回、回禀陛下……”王璠拱着手,他腿脚发软,险些没站起身来,他自知,自己的话,将会对穆庆臣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

    无妄之灾啊……王璠心念道,当初同穆庆臣搭上关系就是个错误……

    王璠咽了口唾沫,手执象笏,从笏板顶部顺着望去,恰能看见立于天子御座一侧的王守澄;而在他身侧的御阶前,则是跪立于地的百僚群臣……

    王璠考虑的其实是个不简单也不难的选择题:自己如若恳请将案子交予外廷覆按,能不能扳倒王守澄?自己如若咬定穆庆臣谋反,会不会得罪宰执?

    相权与宦权,孰大哉?

    王璠起身站到延英殿中央,俺王某是个逐利之人,什么大义、什么臣道,并不重要……

第一章 鬼兵将至(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