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5章 乡试(1/2)
作者:不想当然
    八月乡试后,谢玉头发掉的更多了,只剩下脑后一些满人原始又天然的金钱鼠尾巴,梦回开国时期了,这天倒是凉快。

    有信心能中的谢玉,下场后。

    直接到早就看好的安定门、方家胡同,通过牙人,购入一擦着边上限的,不大标准的前后院,大12间房院落。

    为什么选这个地方,自然是这地方原明内城,现在的满城,是镶黄旗满、蒙、汉的杂居住地。

    这个地方,钱不钱的先不说,首先就是资格问题,原身虽破落,但资格是有的。

    还有按说不能买卖的规矩,只能说是旗人之间的置换,

    所以回迁回来,自然要限制面积,和学区房一般,中间疏通所需,可能比花钱买房还贵。

    没办法,这就是破落了。

    搬回族地,既然原身父亲、那个欺负原身的嫡子大哥,也是原身的愿望。

    嗯,转个圈是能看到东堂子胡同,那边鳌拜的旧府邸,好像晚晴的总理衙门,有些荒呀!

    嗯,心里荒。

    再有向崇文门,正蓝汉军旗的叫郑国栋的,在都统衙门做户口房的正术长,这是个虽只是七品官职,专门负责各旗户口登记的。

    这职不起眼,其实也满要害的。

    有两女一子。

    其大女儿康熙三十七年入宫,因家里有一女入宫了,又加上是汉军旗的,使了点钱,二女儿就不在选定名单上了。

    其实,也是因为满蒙汉三旗中,汉军旗虽最低,但人数也最多。

    康麻子虽规定了旗人中十三岁到十六岁女子,在选秀年必须参选,主要针对的也是满旗和蒙旗的,对于汉军旗也不那么看重。

    考虑到现实原因,康熙晚年的九龙夺嫡之争,很容易被牵涉,有些事实际情况得考虑到,比如婚事。

    既然来到这个时代,看起来这次估计真一时走不了,谢玉自然要打算打算的。

    尤其是以现在的身份。

    谢玉既听又打听,甚至翻了一些墙,才选了这郑国栋家的二女儿作为亲事。

    并且请媒人上门求亲。

    这事和大嫂商量过来,但她没主心骨,也知道谢玉年龄到了,只得随着谢玉,而且心口不一的表示新宅她不会搬过来,但做事时明显更配合了。

    郑家突然接到媒人,对二女儿的求亲,也是也不奇怪,毕竟旗人规矩和汉人规矩不太同,不裹足,而且因为选秀的事,旗人女子明显比较高一些,不然怎么会有姑奶奶这个词呢!

    只是不了解底细连忙托人打听。

    二女儿的长相随大女儿,自然出色。

    一女百家求,从康熙四十年选秀结束,来他这里求亲的也不少。

    尤其是郑国栋,对于入宫大女儿还是愧疚的,不然宁可让她当老姑娘,也不愿让她去那一辈子可能出不来的去处。

    没背景的情况下,普通旗人,尤其是汉军旗的,能做的就是不断往宫里塞钱,不希望被「欺负」了。

    是以多也因为彩礼的事,二女儿的亲事有些耽搁。

    镶黄的满人,娶一个汉军旗的有些高攀,只是人丁单薄,还是个破落户,旧罪臣鳌拜那一支的,虽不太妥当,单也不像有什么阴谋。

    但,今天一试就过了童子试,还中了秀才,这在满人人倒是少有的,还参加了乡试。

    在旗人中,倒是个知上进的,二女儿要是嫁过去的话,可能会吃些苦…。

    虽为了大女儿,也不想让二女儿以后吃苦。

    鸡肋…,又不好直接得罪!

    几番比较厚,这个郑国栋果然如谢玉预料那般,给谢玉提了一

    个「为难」的问题,今科乡试中榜,才愿嫁女的意思。

    当然了,彩礼也必不可少。

    谢玉提出,定立契书,郑国栋果也没有反对。

    他自认为主动权在他手上嘛!

    从头到尾也没人问过郑家大姑娘的意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满人比汉人接受的还快,更何况汉军旗的。

    郑二姑娘的贴身丫头喜鸾,听到这个传言,连忙向自己姑娘回报。

    郑二姑娘听了一阵,她不是一个不懂世事,无论是父亲带回家的公文书上,还是请托办事的族人。

    自然知道现在旗人的风采,尤其是老满人那边的,多数堕成纨绔子弟,这种家里再有,她也不喜的。

    倒是谢玉…,吐口气道:「上三旗的,能凭自己本事得了功名,想也是个争气的。」

    喜鸾:「姑娘…,那家破落的很,嫁过去一定会吃穷的。」

    郑大姑娘:「总比入宫那不见得人去处还有那偏室,家里情况…,况且…,也不一定是他,不是说了今科乡试要上榜,这很难的。」

    青鸾:「姑娘,你还是太心善了,总把人往好了想,听说满旗都蛮的很,上三旗的,又破落了,指不定人家是贪姑娘的嫁妆呢,听说现在挺多……。」

    郑二姑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姐姐的事…,阿爹已经为我做了很多了,做女儿的,能做就是不让他担心了。」

    「青鸾你先出去吧,我在看会儿书!」

    青鸾:「小姐…。」

    青鸾离开后,郑大姑娘放下手中的书,想到以后,忧愁上身。

    只若是普通汉家女儿就好了…。

    康熙四十一年八月的旗人顺天府乡试,录取四十人,谢玉排在第三十一。

    虽不是高位,但确实是中了,不算旗人身份在古代也是由跪族变贵族了。

    旗人中的童生或者秀才,汉人上不上,满人看不太起,待遇相对一般,多作为晋身之资。

    但到了乡试举人这一级,那就不一般了,汉人会好看一眼,毕竟读出水平了,旗人也会羡慕一些,因为这资格是能进内务府了。

    但旗人要是能中进士,那就恨不得了,那怕是最后一名的同进士,京内各部衙门六品官级,可以说随你选了。

    只是,如今还不到乾隆嘉庆时代,相对于架子还在的武备八旗来说,读书入仕可肯定是一个不划算的选择,满进士最近两科好像一个都没有。

    张榜这天,谢玉正在城外在一农庄上,暂不知道信息。

    这原是内务府包衣李家的庄产,主人家可能要办事,需要银两疏通,准备把这几百百亩的庄产给卖了。

    一般旗人需要用钱,小额典当祖产,大额临用,都是抵押,毕竟都是铁杆庄稼,每年都能收到朝廷恩赏的银子,不怕还不上。

    但直接卖庄田那就是大事了。

    只是,谢玉在逛当咣当问,其实目的不是这个,而是远处矮山包下面的相对荒僻的村子。

    能在望京这边还有那么大一块,连在一起,这里地气不够,产出不行,那价格肯定便宜了。

    果然,看来这一个「望」庄,谢玉无意把话引到那个荒地庄了。

    果然,足有三千亩的地,均价才二两银子。

    之后,有对比,谢玉「退而求其次」,价格可以讲到1.8两\/亩。

    谢玉要是专门去买,人家肯定开口得三两起,简单买东西的策略。

    先付了二百两定钱,谢玉就回程了。

    也没蹭人家驴车,因为谢玉有自行车,虽然这个年代路差一些,还要避着人。

    但乡间土路上

    ,一个人骑自行车感觉不由得的爽快,一首「沙漠骆驼」送上,好一个自行车歌手!

    快进城时,遇到一辆回程的送货车,赶紧收了自行车,重新变得低调。

    谢玉给了赶车的几个铜板,又言词低调,人家答应捎谢玉一程。

    古代的交通,真是的!

    也确实该置办一套出行的车马了。

    在这交通靠走,通信靠吼的年代,有个代步工具确实重要。

    但想到「鳌拜」这个亲戚,谢玉觉得还是在忍忍,其实很多东西谢玉都「准备好」了。

    只是回到家,看到门前散落的花纸,还有围着的不少街坊。

    突然有小孩子喊道:「刚二爷,回来了!」

    然后,一群人做福、打千,谢玉恍然明白了什么。

    海叔激动飙泪跑过来道:「二爷,你中了,中榜了。」
第1465章 乡试(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