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八章孝庄死了(1/2)
作者:tx程志
    第六四八章孝庄死了

    全旭望着朱聿键道:“你以为人人都像你一样吗?你出生下来就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吃喝不愁,我只是普通农民!”

    说到这里,全旭没好气的道:“我那会刚刚走到大名府,原本准备北上京城就学,结果被无数流民围上了,亲眼看着那些百姓,在冰天雪地里走着走着就再也爬不起来,为了让他们活下去,我只好带着他们种地,可是当时,土地都在大地主和士绅手中,大名府又没有可以开垦的土地,无奈之下,只能逼着我用最少的土地,去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想得多了,看的书多了,懂的自然就多了。”

    朱聿键饶有兴趣的问道:“比如说呢?”

    “比如说,田地太少我就想方设法去修水渠打灌井,将原本不适合耕种的荒地变成良田;比如说,我会按照时令变化采取轮作,一年种上多种作物,充份将土地利用起来;比如说,我会想办法多养一些牲畜,积累粪肥,增加土地的肥力,而不是一味的拼地力!”

    唐王的习惯又上来了,那群仆从,马上又给朱聿键搭建了三间屋子,用刷过桐油的木板当地板,形成一座临时的房屋。

    仆从摆上香炉,摆上桌案,让全旭和朱聿键等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服务相当周围。

    全旭叹了口气道:“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就算我种下的小麦失收了,我还是能靠土豆、大豆、还有玉米养活庄户们;就算我的土豆失收了,我种下的亚麻也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甚至让我小赚一笔。这样一来,我一亩地能带来的收益就是你们的十倍了!”

    朱聿键喃喃自语:“怎么没有人教过我这些?书里也没有……”

    “因为教你读书的人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他们不知道老百姓过得有多惨,更不知道一碗饭,一碗面条得经过多艰难的劳作才能吃到嘴里,当然,他们也不屑去知道,他们脑子里只有那所谓的圣人之道!”

    全旭指向正在远处劳作的农民,有些无奈的道:“就算我把我知道的全部都告诉你,你还是做不来,因为问题是出在人的身上,不是出在地的身上。”

    “为什么?”

    “他们饥肠辘辘,衣不蔽体,还得受监工的责骂鞭打,没日没夜的辛苦劳作,用自己的血汗供你们这些王子公孙锦衣玉食,他们的家人却有饿死之虞,换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想?你还会卖力的干活吗?以前他们是没得选择,只能麻木的忍受,现在他们有了更好的选择了,信不信不用到明年,你的佃农就会跑得一个不剩,然后你就只能有舞阳镇的田庄或者工厂里看到他们?”

    这点朱聿键不信还真不行,这两年他庄田里的佃农已经跑掉了三成,而且跑的越来越多,王府总管都抱怨说再这样下去,就没有人给王府种地了。

    最麻烦的是,一直由唐王府垄断的粮食市场也遭到了以全旭为首的辽东粮商强有力的冲击,比传统面粉要便宜太多、产量更高出十倍不止的土豆淀粉、甘薯淀粉一船船的投放到中原地区,让王府的粮食销售量直线下跌,收入严重缩水。

    全旭最坑人的地方就是,到目前,仅仅依靠辽东、台湾、吕宋和琼州府,全旭就有了足够差不多养活六七千万人口的能力。

    而且这些地区,除了辽东以外,像台湾、吕宋、琼州府几乎没有受到小冰河天灾的影响,特别是全旭与黎、苗、壮等族的部落合作,共同开发红河平原。

    南下军团的人马,一直在增加,即使在战斗中受到了损失,他们也在湖广、云贵疯狂派出过去,他们采取非常血腥的留地不留人政策。

    所过之处,就是制造了一片又一片的无人区。

    红河平原很快就变成了粮仓,反而增加了全旭的粮食生产能力,可以说,现在的大明,全旭可以直接规定粮食的价格。

    而粮食收入一直是地主和士绅的主要财源之一,现在这一块的收入缩水了,对他们的打击就可想而知。

    更可怕的是,这仅仅是个开始,全旭的扩张的势头还远远没有达到极限,想在粮食买卖上跟全旭竞争,那纯粹就是脑子进水了。

    别看全旭在工业科技上方面投入了大量的钱财和精力,事实上对于农业方面,全旭也没有减少投入。

    辽东农业大学现在拥有三千多名师生,每年获得的拨款就多达五百万两银子,相当于每个人一千六百多两银子。

    这个资助不能说低了,事实上农业研究所成功生产出了来磷肥,五六种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农药,改良了十几种农作物的种子,已经开始研制培育抗干旱的麦种,改良棉种,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只不过,农业大学的学生相对较少,为了刺激农业发明,鼓励农业学的发明,全旭在辽东农业大学设立了神农奖。

    可以说,神农奖是每三年评选一次,第一届神农奖,授予了福建人陈振龙,他在菲律宾经商时发现红薯耐旱、高产、适应性强,生熟皆可食,就断定是一代良种,对国人有益,便偷偷弄到种子,躲过南洋各国的边关,引到中国种植。
第六四八章孝庄死了(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